亞洲週刊

2024風雲人物李飛飛AI先鋒開拓機器人時代 ☆作者:宋陽標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4/12/30

202501d03.jpg

《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李飛飛回憶錄  

亞洲週刊二零二四年度風雲人物,選出北京出生、成都七中肄業、史丹福大學華裔AI科學家李飛飛。她被譽為「AI教母」,賦予AI能夠讀懂圖像的眼睛,突破大語言模型的限制,讓AI擁有仿如人類的「空間智能」,奠定了機器人能和三維現實互動的條件,進入人機交流的新紀元。她二零二四年創立的空間智能公司World Labs首三月已融資十億美元,火速晉身獨角獸企業之列。李飛飛出身清寒,美國讀高中時在中餐館洗碗。父母不惜一切,成就她的科學夢,憑強烈好奇心和不懈精神突圍,盡得中美教育之長,既有過人毅力,亦有獨特創意,成為中美橋樑,改變人類命運軌跡。 


 
 

202501d10.jpg

李飛飛與法國總統馬克龍:世界知名的女科學家 

亞洲週刊二零二四年度風雲人物,選出北京出生、成都七中肄業、史丹福大學華裔AI科學家李飛飛(Fei-Fei Li),她被譽為‘AI教母’,賦予AI能夠讀懂圖像的眼睛,突破了大語言模型只是搬弄語言、脫離現實的限制,讓AI擁有仿如人類的「空間智能」,奠定了機器人能和三維現實互動的條件,開拓機器人時代,帶領文明進入人機交流的新紀元。

她二零二四年創立的空間智能公司World Labs首三月已融資十億美元,火速晉身獨角獸企業之列。李飛飛出身清寒,美國讀高中時在中餐館洗碗,父母不惜一切成就她的科學夢,憑強烈好奇心和不懈精神,盡得中美教育之長,既有過人毅力,亦有獨特創意,成為兩國橋樑,改變人類命運軌跡。

二零二五年是AI機器人躍飛發展的一年,中國華為將量產人形機器人,美國特斯拉的機器人Optimus亦將投入工廠工作,改變人類社會運作方式。從ChatGPT等「會說話」的AI,到「能看見」再到「能辦事」的AI機器人,背後功臣是被譽為「AI教母」的李飛飛。她對於「空間智能」的研究教會了AI分析圖像,僅從二維畫面就能推論物件處於三維空間中的結構,讓AI不只能夠看見世界,跳出電腦主機盒的束縛限制,於三維現實中互動,正式成為人類社會的「一分子」。

李飛飛將自己對於「空間智能」研究的影響比喻為生物的寒武紀大爆發,期間地球生物開始出現感光細胞的結構,開始能看見世界,隨之而來就是生物多樣性大爆發。她四月創立的World Labs在十二月推出首款AI系統,以一張圖像就能轉換成可互動的三維場景,對電影、遊戲製作帶來革命性改變。World Labs目標是透過開發仿如人類般的視覺數據處理方法,讓AI具有推理三維世界運作方式的「空間智能」。

李飛飛是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和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還是史丹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又譯斯坦福)的首位紅杉講席教授和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uman-centered AI)的院長。她還曾擔任Twitter的獨立董事、谷歌的副總裁。

如果能用一句話來形容她,那就是李飛飛是一個人工智能的前行者,她用人工智能技術和人類的理性照亮人類未來之路。

 202501d06.jpg

李飛飛與輝達CEO黃仁勳(左二),同為AI科技界巨人 

從硬核物理走向人工智能

李飛飛的家庭背景對她的人生選擇有著深遠的影響。她的父親是一位工程師,母親是一位老師,這種「貓爸虎媽」的教育模式,尤其是母親嚴格的教育方式,培養了她對知識的渴望和對世界的探索精神,自少對物理學展現強烈好奇心,連騎腳踏車都會想著背後的物理學原理。

李飛飛一九七六年出生於中國北京,並在四川成都成長,成都七中初中畢業。十六歲時,她隨父母移居美國新澤西州,高中期間還在中餐館打工刷碗,時薪只有兩塊美元。但她工餘時還看母親推薦的西方經典名著,讓她比一般的理科生有更多寬廣的人文視野。一九九五年,她以全班第六名的優異成績從帕爾西帕尼高中畢業,並獲得了普林斯頓大學的全額獎學金。一九九九年,她在普林斯頓大學獲得物理學學士學位後,前往西藏進行了一年的藏藥研究。二零零零年,她進入加州理工學院攻讀研究生,在二零零五年獲得電子工程博士。

202501d04.jpg

李飛飛全額獎學金考入普林斯頓大學:在新州小鎮認為是「美國夢」成真

李飛飛是一個孤獨、聰明的孩子,瘋狂熱愛讀書。她的家庭有點不同尋常:小時候,她的父親送給她一隻小狗,那時候,中國的城市家庭中很少有這樣的事情;她的母親來自一個知識分子家庭,鼓勵她讀《簡愛》,她同時也愛讀《呼嘯山莊》,「艾米莉是我最喜歡的勃朗特」,李飛飛說。

李飛飛十二歲時,她的父親移民到新澤西州,她和母親好幾年沒見過他。當李飛飛十六歲時,她和母親也到了那個小鎮。抵達美國的第二天,父親帶她去了一家加油站,讓她告訴機械師修理他的車。她幾乎不會說英語,但李飛飛通過手勢想出了如何解釋這個問題。

兩年內,李已經學會了足夠的英語,可以擔任翻譯、口譯員,並為只學過最基本英語的父母擔任翻譯。「我必須成為父母的嘴巴和耳朵」,她說。

她在學校也表現得很好。她的父親喜歡在舊貨市場上找東西,給她找到了一個科學計算器,她在數學課上用過這個計算器,直到一位老師發現了她的計算錯誤。他們發現,計算器的功能鍵壞了。

一九九五年,李飛飛考入普林斯頓大學,期間發現愛因斯坦、薛定諤、玻爾等科學家都在專業生涯晚期時開始轉向探討人類的精神世界和生命奧秘。這讓李飛飛不自覺地追隨先驅的腳步開始思索生命的意義等命題。

「對我來說,人類生命的基本問題就是智能。帶著這樣的探尋目光,我步入了神經科學的世界。在幾次神經科學領域的實習經歷中,更加確定了對智能的熱愛。於是,我從硬核的原子世界、物理世界,轉向了對智能的探索」,李飛飛說。

 202501d02.jpg

李飛飛小時候(中)與父母:北京出生

重組電腦認識世界的方式

本科畢業以後,李飛飛到加州理工學院攻讀人工智能和計算神經科學,她選擇將計算機視覺作為研究方向,這一領域當時很少有人接觸並研究。計算機能夠識別的物體種類極其有限。而業界大多觀點認為算法才是計算機視覺的核心,李飛飛卻意識到要想讓機器認知到更大的世界,或許還需要一個龐大的數據集。

與其他科學家不同的是,李飛飛能夠看到並促進看似不同的領域之間的聯繫,這促使她想出了ImageNet。

她的電腦視覺同行正在研究幫助電腦感知和解碼圖像的模型,但這些模型的範圍有限:研究人員可能會編寫一種識別狗的算法和另一種識別貓的算法。李開始懷疑問題不在於模型,而在於數據。

她認為,如果一個孩子通過體驗視覺世界來學習看東西——通過觀察她早年無數的物體和場景——也許電腦也可以以類似的方式學習,通過分析各種各樣的圖像及其之間的關係。這一認識對李來說意義重大。「這是一種組織整個世界視覺概念的方式」,她說。

但她很難說服同事們,在一個巨大的數據庫中標記每個物體的每一張可能的圖片是合理的。更重要的是,李?定,為了使這個想法奏效,標籤的範圍需要從一般的(「哺乳動物」)到高度特異的(「星鼻鼹鼠」)。

二零零七年,李飛飛回到普林斯頓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當她談到自己對ImageNet的想法時,她很難得到同事的幫助。最後,一位專門研究計算機體系結構的教授同意與她合作。

她的下一個挑戰是建造這個巨大的東西。這意味著很多人將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做標記照片的繁瑣工作。李試圖給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每小時十美元的工資,但進展緩慢。然後,在學生的建議下,她通過網商平台將這些圖片標記任務分散給了全球五萬人完成了這項工作,將項目完成時間從十九年大幅縮短到兩年半。

二零零九年,李飛飛的團隊認為這個龐大的數據集——三百二十萬張圖片——已經足夠全面,可以使用。他們發表了一篇關於它的論文,以及數據庫。後來數據庫的圖片量增長到一千四百萬張。

起初,這個項目很少受到關注。但隨後該團隊有了一個想法:他們聯繫了次年在歐洲舉行的電腦視覺比賽的組織者,要求他們允許參賽者使用ImageNet數據庫來訓練他們的算法。這成為了ImageNet大規模視覺識別挑戰賽。二零一二年是影響人工智能走向的時刻,在那年舉辦的第三屆ImageNet比賽上,李飛飛遇到了後來被視為人工智能教父的杰弗里.辛頓(Geoffrey Hinton)。

辛頓來自一個傳奇的家族,他的祖輩有布爾代數的創立者,還有曼哈頓計劃的參與者,包括後來獲得中國第一張綠卡的寒春(Joan Hinton)以及寒春的哥哥、中國人民的老朋友韓丁(William Hinton)。

辛頓於二零二四年十月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他還曾在二零一八年得過與人工智能相關的圖靈獎。他還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多倫多大學名譽教授。

在第三屆ImageNet比賽上,辛頓和他的兩位學生Alex Krizhevsky、Ilya Sutskever設計了一種新的神經網絡算法AlexNet,利用該數據庫訓練了一種被稱為深度神經網絡的人工智能,以高達八成五的識別準確率奪得了當年ImageNet挑戰賽的冠軍,創下了計算機視覺領域的世界紀錄。AlexNet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提出的深度卷積神經網絡,但當時這套算法被業界視為「老古董」,直到經過ImageNet數據集訓練後才重獲關注。AI領域的深度學習革命也自此開啓。

李飛飛本沒打算去看辛頓領獎,她正在休產假,婚禮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舉行,她的新婚丈夫是機器人專家薩瓦雷斯(Silvio Savarese),但她意識到歷史正在被創造。於是,李飛飛在最後一刻買了一張票,擠在中間的座位上坐了一夜的飛機。

辛頓的ImageNet神經網絡改變了一切。到二零一七年,即比賽的最後一年,參賽冠軍電腦識別圖像中物體的錯誤率已從二零一二年的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三以下。

ImageNet使深度學習得以發展壯大——它是自動駕駛汽車、面部識別、可以識別物體的手機攝像頭等最新進展的根源。

辛頓的學生Ilya Sutskever與李飛飛的學生Andrej Karpathy後來成為OpenAI的聯合創始人。

202501d07.jpg

李飛飛與丈夫薩瓦雷斯,同樣研究人工智能與機器人

引導AI發展服務人類

李飛飛是ImageNet和ImageNet Challenge的發明者,為深度學習和AI的最新發展做出了貢獻。除了她的技術貢獻外,她還是倡導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教育)和人工智能多樣性的領導者。

李飛飛認為,將人工智能的發展重點放在幫助人類體驗上是至關重要的。她在史丹福大學的一個項目是與醫學院合作,將人工智能引入重症監護室,以減少醫院感染等問題。它涉及開發一個攝像頭系統,可以監控洗手站,並在醫院工作人員忘記正確擦洗時提醒他們。這種跨學科合作是不尋常的。史丹福大學臨床卓越研究中心主任醫學教授阿諾德.米爾斯坦說:「計算機科學界沒有人聯繫過我。」

這項工作給了人工智能如何進化的希望。它可以用來補充人們的技能,而不是簡單地取代他們。如果工程師能夠與其他學科的人接觸,他們就可以製造出擴展人類能力的工具,比如自動化耗時的任務,讓重症監護室護士有更多的時間陪伴病人。

在史丹福大學管理人工智能實驗室三年後,李飛飛於二零一六年離職加入谷歌,擔任該公司企業計算業務谷歌雲人工智能的首席科學家。她領導推出了面向公眾的人工智能工具,讓任何人都可以創建機器學習算法,而無需編寫一行代碼。

李飛飛稱在谷歌的這段經歷「刷新了自己的認知」,讓她看到AI技術的社會意義。除了能夠推動社會的發展,AI也可能帶來侵犯隱私、虛假信息、取代人力等負面影響。由於谷歌與美國國防部門一個軍事合作項目產生了巨大爭議,李飛飛開始思考人工智能的終極意義。

她呼籲在人工智能領域增加女性和有色人種的地位,她還設立了AI4ALL項目。史丹福的AI4ALL夏校項目專為高中生設計,旨在幫助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接觸人工智能技術,探索其在社會各個領域中的應用。為期三週的夏校項目不僅教授AI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技能,還重點關注AI倫理及其對社會的影響。項目希望通過創新性教學,培養下一代AI領域的領導者和創新者。

202501d09.jpg

李飛飛為粉絲簽名:受歡迎的科技界女性領袖

建立跨學科AI研究

李飛飛從谷歌離開重返史丹福後,深感AI發展需要更全面的規劃,因此推動創辦了史丹福以人為本人工智能研究院(HAI)。該研究院的成立標誌著學術界開始更加重視AI發展的人文維度。

作為一個跨學科的研究機構,HAI主要在三個層面開展工作:首先,在技術研發方面,專注於開發更安全、更透明、更符合人類價值觀的AI系統;其次,在教育領域,致力於培養具有跨學科視野的AI人才,使他們不僅掌握技術,更要理解AI對社會的深遠影響;第三,在政策制定層面,研究院積極連接政界與科技界,為AI治理提供專業建議。李飛飛還在中國開設了一個新的實驗室,並幫助塑造了人工智能工具來改善醫療保健。

直到二零二四年四月,李飛飛創立了World Labs,她是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公司只有二十多人,包括李飛飛在史丹福的學生和多位華人科學家。

有李飛飛和其投資人的名聲加持,World Labs短短幾個月內已籌集到超過兩點三億美元的資金,領投方為矽谷知名風投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NEA和AI風投基金Radical Ventures,其他投資者包括Adobe、AMD、英偉達等大公司。目前,World Labs的估值已超過十億美元。

李飛飛認為,視覺智能一直是其熱情所在,但僅僅看見是不夠的,真正的看是為了更好地行動和學習。而空間智能就是從二維進入到三維,在物理世界中進行感知、理解和交互。

World Labs把自己的業務稱之為「大型世界模型」(Large World Model),把自己的公司也叫空間智能AI公司。

輸入任何圖像後,就能以3D方式探索它——給World Labs一張二維的圖,它能將圖中場景三維化成為一個世界。World Labs的這個系統生成的是完整三維場景,而非一張3D的圖。你可以在計算機裏在生成的空間內自由移動、轉換視角,並能根據自己的想法調節場景、添加效果,這些都可以直接在瀏覽器裏實時渲染出來。

World Labs的核心技術就是「空間智能」,模仿自然界數億年進化的機制,賦予AI對三維世界的理解和推理能力。與傳統的人工智能技術相比,World Labs的技術能夠處理多維數據,克服二維數據處理的局限,實現複雜三維環境中的精準決策。這一突破將為智慧城市建設、機器人技術發展等領域帶來極大的應用潛力,提升藝術創作、工程設計等複雜任務的效率和質量。

World Labs還意味著人工智能設施將迎來一場革命性的變化,像人臉識別、機器人的進化、自動駕駛技術這些高度依賴人工智能視覺識別的行業,以及擴展現實AR(增強現實)、VR(虛擬現實)和MR(混合現實)等XR設備交互效能的提升,這些領域都將因這一技術的「AI大模型化」而獲得更為深刻的識別、理解與功能強化。

 202501d08.jpg

李飛飛(右)與她的World Labs團體,主力開發「 大型世界模型」,企業估值已超過十億美元

AI使人類生活更美好

李飛飛博士還積極倡導多樣性和公平性,為AI領域的健康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展望未來,李飛飛相信人工智能將進一步融入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和社會效率。她呼籲持續關注AI的倫理影響,並提倡在全球範圍內進行更多的對話和合作,以確保這項技術的健康和平衡發展。

二零一八年六月的一天,李飛飛去了美國國會大厦南面的雷伯恩大厦辦公樓——美國眾議院科學、空間和技術委員會。

當天,這裏在舉行一個聽證會「人工智能——强大帶來巨大責任」,包括政府問責局的首席科學家珀森斯和非營利組織OpenAI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格雷格.布羅克曼,李飛飛是唯一的女性。

李飛飛在聽證會上說:「人工智能的靈感來自人,由人創造,最重要的是,它影響著人。這是一個我們才剛剛開始理解的强大工具,這是一個深刻的責任。」

在國會山莊,李飛飛這樣陳述:「作為一名科學家,我對人工智能科學的萌芽感到謙卑。這是一門只有六十年歷史的科學。與每天都在讓人類生活變得更好的經典科學——物理、化學、生物學相比,人工智能要實現其幫助人類的潛力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她補充說:「在適當的指導下,人工智能將使生活變得更好。但如果沒有它,這項技術將進一步擴大貧富差距,使技術更加排外,並?化我們幾代人試圖克服的偏見。」

她引用聖克拉拉大學的哲學家Shannon Vallor的話說:沒有獨立的機器價值觀。機器價值觀就是人類價值觀。

202501d05.jpg

李飛飛研究機器人:「具身智能」 是AI的下一步

科技與人文精神的融合

李飛飛不僅是一個華裔女科學家的成功範例,更代表了科技與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從創建ImageNet奠定AI視覺基礎,到現今透過World Labs開拓空間智能新領域,她始終堅持技術發展必須以人為本的理念。

在AI快速發展的今天,李飛飛既是一位傑出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富有遠見的思想家,她不僅關注技術創新,更重視AI對人類社會的深遠影響。透過推動教育普及、促進多元共融、倡導負責任的AI發展,並積極在國會等重要場合發聲,呼籲必須重視AI發展的道德準則和社會價值。她為人工智能的未來描繪出一幅更具人性化和永續發展的藍圖。

 

 

 

 亞洲週刊  2024年52期 2024/12/30-1/5

202501d01.jp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