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內容轉載自: 中美論壇專刊 US-China Forum (Chinese) ♦
7月6日 中美貿戰PK 正式登場,世足,溫網也正要進入高潮,中美貿戰,從中場休息,到延長賽,進入PK戰。對是戰是和,各方揣測不斷,再進一步分析雙方攻防,預測貿戰下一步的發展。
先談美方動機,目的如下:
縮短中美貿易逆差,創造國內就業機會。
- 干擾中國2025産業昇級,拖延中國科技發展速度,維持美國長久領先。
- 打擊“石油-人民幣”,維持“石油-美元”獨尊地位。
- 以打中,爭取選票,獲得政治紅利,有助美執政黨期中選舉。
再談美方手段:
- 以南海,釣魚台緊張,和中國作軍備競賽,並不時挑動臺灣問題,消耗中國國力。
- 以貿易戰,金融戰,影響中國經濟發展。
- 管制美國高科技零部件,及專利技術等對中國的輸出,甚至進一步限制科技人才交流,限縮中國科技領域留學生,以減緩中國科技發展的速度。
- 在中東提高緊張情勢,大幅提昇油價,消耗中國外滙儲備。(按:中國現今是全球最大原油消費國)
- 打擊和中國有戰略夥伴關係的國家,及影響在一帶一路和中國有合作関係的政府,阻礙各種項目發展。
貿戰之勝負,其實沒有贏家,中方被迫接戰,但貿戰只是中美國力競爭的一環,未來不會停止,其戰勢消長,是看雙方承受損失的耐力。PK 戰中,光看攻是不夠的,還要看門將是否守得住,比較雙方可能發生的損失,及承受損失的能力,也許可一窺日後發展:
美方之攻:
- 對從500到5000億美金中國輸美貨品加稅。
- 限制高科零部件及技術輸往中國。
中方之攻:
在貿易方面的手段:
1.僅能對美輸中一仟多億的貨貿下手。
非貿易方面的手段:
2.停購美國大豆,造成美中西部選民背棄執政黨。
3.朝核之事,尚需中國協助,中國也可放手不管
4.中國13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太誘人,也是軟化對手的利器。
5.中國服貿近年發展迅速,電商及電子付款等屬全球第一,且成長空間頗大,服貿提供的經濟成長,亦可補貨貿之失。
6.號召全球和美有貿易衝突國家,聯手反對單邊主義,在國際貿易常規及宣傳上佔據高點。
7.拋售美國國債,使美國財政壓力大增。
8.減供美稀土原料,給美高科行業帶來壓力。
9.對蘋果,波音,通用汽車等美在華企業採報復性限制措施,造成美股市及金融的不安。
再就雙方之損,能否承擔的痛點再加以比較:
中方之損:
- 失去部份美國市場,用調整滙率及開發中東歐,非洲及中南美市場去填補。
- 延後高科技等産業昇級的時間,靠自身研發及和西歐援用市場換技術的方法解決。
以上看來災害不太,都有取代方案,恢復只是時間問題。
美國之損:
- 國內因進口成本增加而消費減少,失業增加。如待美國國內生産取代進口貨品,尚需時日。
- 農業州選民不再支持執政黨,如導致総統大位不穩,再加通俄事件被喧嚷,川哥麻煩大了。
- 如中方另數招再出手,皆屬見血封喉,難解之招。
綜觀雙方攻守,似乎中方在攻的選擇較多,且在守的方面尚能承受及因應。美在攻的方面有5000億貨品可作文章,但在守的方面,似乎會面臨險境,難有對策,而且中方是上下一心,美方尚有不同的國內利益衝突,國會及行政部門也有不同聲音,如果開中美PK 賭盤,可能賭美國勝的賠率較高。
結論:
中美貿戰,只有輸家,沒有贏家,只是看那一方會輸掉褲子而已,假如美方棄子,中國百姓不要高興,這只是讓全球各國認識一個新的可怕的敵手,以致未來的路將更難走。重點是在這次幾乎可比擬如同古代大型戰爭的事件中,兩國的社會精英份子在鬥爭學到什麼?中國精英期待中國樣樣第一,並沒有思考到中國為全球福址,除了帶錢到各國炒房産煊富,秀中國式驕傲之外,能為當地社會帶耒什麼?澳洲部份人仕對華人排斥,難道全然是對方的錯?當中國人為中國成為全球貿易第一大國而沾沾自喜時,可曾想到如何同時贏得貿易對手的尊重和友誼,如何建立彼此共同的幸福和安全?
對美國的領導和社會精英有如下的呼籲,American First,及 American Dominate 永遠不應該是競選的口號及追求的目標,美國的幼教老師,會教育pre School 的幼童,不要爭奪玩具,要學會 Share (即 分享),請幼教老師進到白宮,進到財團大老闆的辦公室,教育他們學習分享,如不會分享,美國會逐步孤立,懂得分享,美國才會再度偉大(Great Again).
期待中美貿戰結果是 “和”局,也只有引用 儒家思想的 “和“,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假如中方對美及對國際宣傳,除一再強調中國不畏戰,能應戰之外,能再表達充分瞭解失業對美國民眾帶來的痛苦,及縮短貿易逆差對美國的重要,但仍強調貿戰絕對不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有創造和的氣氛,能促成進一步協商,避免情勢再度惡化。如此全球第一大及第二大國,才能擺脫貿易戰爭,引導全球,以“和”為方式,創造人類長期的生存和幸福。
裘國英 於 2018-07-07 抗戰紀念日
中美論壇 US-China Forum (Chinese): http://www.us-chinaforum.or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