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復興

易經八字的魅力:淺談先秦儒道與《易》的關聯 ☆作者:蘇濬承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5/17

文 | 蘇濬承(心學教授師培訓課學員)

(本文屬於聆聽陳復教授《易經》演講課的個人心得報告)

一、課後心得

想當初陳復教授說要上《易傳》時,心中所想滿是占卜之術或預言之書,總想著未來學成時,可以在公園旁,提張桌子擺攤,做個算命仙,浪跡天涯。但聽完教授講解《易傳》,我發現《易傳》是一種生命的智慧。且卜卦除了因卦象的單一解釋方向,而有了一事不二問之外,卜卦還強調無事不卜卦,有事或對未來有存疑之心時再卜卦。

對我而言,卜卦的條件是一種理性思維,而非迷信。所謂迷信,會到處崇拜,毫無目的性地相信於無形,這種現象造成人的思維與其內心已經盲目與麻木,沒任何主見,任憑他人牽引。對於解決事情毫無幫助,甚至會嚴重影響自己的生活。我認為卜卦反而是一種理性思維。卜卦之人不要盲目相信卦的魔力,而是先問問自己的內心,對於目前遇到的困難或困惑,到底能不能憑一己之力解決,如果能或只能這樣做的話,就不需要占卜。

從這裡可以看出,《易傳》有個核心就是「相信自己也了解自己」,對於卦象,學會順受命運,接納命運,對於自己的內心方能安穩。很多事情冥冥之中註定好的,無常與明天也不知誰會先到來,所以與其卜卦,不如把握當下,順從自己的命運。 

202125b02.png

伏羲太極八卦圖| 360圖庫

二、淺談《易經》對儒家與《老子》的影響

為何標題會寫《易經》而不是《易傳》?因《易傳》包含繫辭傳、像傳等…為日後儒者對易經的解釋,然而本小節要言於單純八八六十四卦對於當時九流十家的影響,但礙於學識的淺薄,僅淺談儒家與老子被《易經》所影響的部分。

先說《老子》與《易經》的關係。《易經》相傳是周文王將八卦衍生為六十四卦,即是公元前1100至1000年之間。而春秋時期為公元前770至403年,所以老子為春秋末期的人物,並在周王室擔任守藏吏,再加上當時的經典為《詩》、《書》、《易》,老子被《易經》所影響,也就不足為怪了。老子的部分,在《道德經》中可以窺知一二。《老子·四十二章》作:「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道本為一體,分化為二,為陰與陽兩氣,爾後再生沖氣,合融陰與陽。其中陰氣與陽氣跟易經中的陰爻與陽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道或者一件事情,彷彿有著正向與反向兩種迥然不同的面向,但兩者之間又會相互交融,而非極端對立。也由此看出老子思想其實有受《易經》影響的一個例子。

另外,根據陳育民〈《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以《老子》對《易經》思想的繼承為例〉中提及,道德經中的字詞意思與易經卦象的意思時常是相通,可以相互解釋的。例如:(以下節錄自〈《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以《老子》對《易經》思想的繼承為例〉)豫卦六二爻辭作「介於石,不終日,貞吉。 」《老子·二十三章》作:「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老子·七十六章》作:「堅強者,死之徒。是以兵強則不勝,木強則兵。」 因此,《易經》和《老子》都同樣說明了堅強的東西不會長久之道理。《老子·三十九章》又說:「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老子》此說可能正是繼承《易經》「介於石,不終日,貞吉」之義而來。

其實,換個方式思考,從《易經》與《老子》之間的關係,或許可以獲得讀古文的訣竅。現代的流行用語會相互交流,使詞語用法會愈來愈趨近相同。同樣在先秦時代,有關聯的書籍上必然會有引用的情形,自然詞語用法也會相近。所以,或許可以讀一本經典時,同時再參考有關連的經典,相互參照,甚至有事半功倍的功效呢!

 202125b03.png

孔子老子像圖| 360圖庫

儒家對《易經》的影響是始於孔子。孔子曾問禮於聃,但若說孔子因此受《易經》影響,其實頗為牽強,能篤定的是,孔子對於《易經》是不排斥的。當然就後世人們而言,看見大儒都會言《易》,如理學大家朱熹便是,更不用說像蘇軾這種儒釋交融的文豪,都將《易傳》視為平常交談的內容。如朱熹在《周易本義》中做卦名次序歌,如果沒有熟稔各卦像,可是很難做出口訣的。

儒家為《易經》作〈繫辭傳〉,〈繫辭傳〉文章曼妙巧麗,讀起來相當入迷。文字上用的簡練,讀起來富有韻味,比起爻辭、〈彖傳〉,〈繫辭傳〉可謂是可愛許多,比〈彖傳〉更有統整性。從何可以知曉〈繫辭傳〉是儒家所著呢?從上傳第五章開頭的「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與《中庸》第一句話「天命之謂姓,率性之謂道」可看出兩話是相互關聯的。「道」,〈繫辭傳〉中是陰與陽,《中庸》更說要順從「道」,「道」是人生該走的路,順著走人生自然平順。而「道」為何是人生必走之路呢?因為〈易傳〉的陰與陽交錯出未來的事情,而與未來連結不正是道嗎?陰陽又合稱為道,因此可見《中庸》有受《易經》影響的事例。

三、從《左傳》中看《易經》的天命使然

 202125b04.png

《春秋左傳》封面圖| 360圖庫

《左傳》為解釋《春秋》之注,其解釋又為歷史方向,所以看《左傳》可以了解春秋時期的諸公子與貴族的歷史,更可以發現其中貴族常善用《易經》占卜,預測未來之事。還可以看出天命如此,任誰也無法改變。像《左傳·莊公二十二年》中有這麼寫道:「二十二年春,陳人殺其大子禦寇,陳公子完與顓孫奔齊。顓孫自齊來奔。……週史有以《周易》見陳侯者,陳侯使筮之,遇《觀》 之《否》 。曰:『是謂『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代陳有國乎。不在此,其在異國;非此其身,在其子孫。光,遠而自他有耀者也。《坤》,土也。《巽》,風也。《幹》,天也。風為天於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於是乎居土上,故曰:『觀國之光,利用賓於王。』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故曰: 『利用賓於王。』猶有觀焉,故曰其在後乎。風行而著於土,故曰其在異國乎。若在異國,必姜姓也。姜,大岳之後也。山岳則配天,物莫能兩大。陳衰,此其昌乎。』及陳之初亡也,陳桓子始大於齊。其後亡成,成子得政。」

當時占卜者看卦象,「庭實旅百,奉之以玉帛,天地之美具焉」,天象具備已然完善,若陳國滅亡,陳公子完的後裔必定昌盛,且觀卦為風地卦,風吹在土上,必然是在異國發揚光大,而齊國姓姜,姜為大岳之後之義,所以在齊國的陳公子完的後裔,陳國滅亡後必然發揚光大。果然陳國第一次滅亡,陳桓子的勢力已經大於齊國王室,等到陳國徹底滅亡後,成子取得齊國政權。到最後田氏代齊成為必然。在某種意義上,這是天命,是無法受他人更動、改變的。陳公子完可能也沒想過,一個落難的諸侯公子,後裔竟然可以取代齊國這古老大國,使得自己的子孫竟然比祖國還要長壽,直至公元前221年被秦國攻滅為止,比祖國多快250年的歷史。

 很多事情有時冥冥之中有所注定,適時去接納命運,有助於自己放下執念,不被執念困苦一生。但絕非放棄自己,《易傳》卜卦只能一事一卦,所以它頂多顯示自己在占卜方面的不足與不行,並非自己能力全然不足。山不轉路轉,自己可以提早重新規劃人生方向,儘早趨吉避凶,也是一種「吉」阿!如果占卜顯示為吉,那就努力向前吧!以此為引,增加信心,一舉獲得心中所想,順從天命也順從自己心,真可謂可喜可賀。

四、嘗試解釋卦象–以豫卦為例

豫卦 下坤上震,雷地豫

 202125b05.png

豫卦卦像圖| 360圖庫

就意象而言,此卦吉的成分大於兇,雷為上地為下,符合自然現象,意味著順天意與天象。還有主爻(九四)上下皆有陰爻支持,根據傅佩榮的解釋:「一陽得五陰呼應,上下皆來應和、支持,所以會很順利,不用擔心。」當然每個卦都有好與壞,所以還要看所求之事才能斷言。

彖傳

〈彖〉曰:「豫,剛應而志行,順以動,豫。豫,順以動,故天地如之,而況建侯行師乎?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聖人以順動,則刑罰清而民服。豫之時義大矣哉!」

若以整體卦象的解釋必須看彖傳之意,彖傳解釋豫卦有剛強之氣,源於九四的陽爻,震為動、坤為順,故以坤為震,順以動也。而且順以動,也就是要先順從事情脈絡,到對的時間動即可,也就是時機與機遇對於這個卦相當重要! 

若卜到豫卦,必須告訴自己要先行準備,在對的時間動作,必有成。且此卦又有剛強之氣,意謂自己的氣勢不弱,但一定要警示自己要順勢而為,「天地以順動,故日月不過,而四時不忒」即是這個道理。不順勢而為,日月顛倒,四時忒之,吉轉兇,必遭天地吞噬。

五、總結

《易經》八卦流傳三千年,其對自身生命的連結,歷經三千年,環環相扣至今。其中的智慧,經過先人的積累,變得豐富且富有意象。從中解釋天命,更指引人們順從天意。當自己對於事情感到疑惑之時,用心去問於蒼天,讓天去指引自己的內心,從中獲得心靈的安穩。藉此機緣,若能從中更了解自己的生命連結,更直言些,了解自己的天命,適度放棄與自己明顯不合的事務,不糾結於無所謂的事務上,專注於與自己天命相合事務,更是有助於自己在人生道路上,過的順遂如意,心情上也可以沉澱平穩。 

編輯:曲龍龍 | 審核:張辰

 

參考文獻: 

  • 1.陳育民撰。傳統中國文學電子報〈《老子》在經學史上的意義-以《老子》對《易經》思想的繼承為例〉。 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OC0004/86858/web/
  • 2.春秋左傳今註今釋。王雲五主編;台灣商務印書館2019.08出版發行。
  • 3.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傅佩榮著;遠見天下文化2011.08出版發行。

 本月精選 

 

作者簡介 | 蘇濬承

202125b01.png

來自台灣台南的反骨男孩,數學不好卻成天想著去氣象局工作,直到高中才打消這念頭。興趣是研究歷史與地理、預測未來等冷門知識,目前就讀東華大學台灣文化學系。遇到陳復教授後,希望透過對心靈能量的探索,領略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

202119m01.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5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