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復興

晉國博物館文化踏查隨想 ☆作者:邵明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4/29 

文| 邵明(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副院長) 

前些天與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心學研習社的幾位夥伴們,一起來到臨汾曲沃的晉國博物館開展文化踏查。這座博物館之下和周圍,是九組十九座晉國諸侯及夫人的墓穴,展示了晉國六百多年的歷史。原本筆者不是特別能理解參觀文物的意義,每次去都是走馬觀花的看一下。但當這次活動的組織者崔燕向筆者提議時,突然就覺得是非常有意義的一件事。想必這得益於筆者持續不斷的對文化心理學的學習,開始更加意識到文化跟人內在的連結。否則,如果文化只是用來當作茶餘飯後的談資,又何苦去花費那麼大的精神去看這些古人的鍋碗瓢盆呢?

我們在博物館內有過一次有趣的探討,起點來自於筆者不經意間說出的一句話:「想想看我們活了幾千年,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句話乍一聽很奇怪,人怎麼可能活幾千年,可是當你身處這些文物現場的時候,你不得不承認我們的歷史是真實的。這些文物的寶貴之處在於,它雖然無法開口說話,卻比話語、文字更有力的在說明這片土地上,不是只有當前你身處的這個時空,而是許多動人的故事、偉大的創發,層層疊疊一直累積推演至今的結果。這使人禁不住想要努力找到自己的生命和這些文物可以交集的地段。筆者時常望著那些文物「出神」,遐想眼前的這件文物,到底出自於怎樣的一個人的怎樣的構思?上面那些細膩雕琢的紋路以及整體的造型,究竟與我的生命有著怎樣的連結? 

202043n01.png

同行夥伴合影留念(一) 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這些細膩華美的藝術品,來自於你祖先的雙手,更來自於你的祖先自由徜徉的精神空間。這絕不可能是一個現代流水線上的工人能製造出來的產品。一定是有一些人,他們有機會能真正沉靜下來,有著對於美和超越的嚮往,而不是每天被一些重複操作的瑣事所糾纏,才能創造出這些藝術品。我們現代工商業社會,把人逼在一個個狹小的空間裡,而這個空間不見得是指物理上的空間,畢竟現在交通這麼發達,一天之內就可飛遍大江南北,可是人的心靈真的能跟得上這樣快的節奏嗎?我們的生活裡沒有驚奇、沒有神話,沒有奇思妙想,因為這些都「不現實」。現代人抱怨說看不到神靈,但筆者想,應該是神靈害怕人類,都躲藏了起來。反過來想一想,如果我們的祖先,還在茹毛飲血的時代就如我們現代人這般「現實」,怎麼可能會有文化產生?大家大概會一直就這樣打獵打上幾千年,因為當時最現實的事情,就是填飽肚子。

但,我們可以想像,或許在當時有個人,打完獵在山洞裡休息的時候,凝視著那溫暖的火光,於是慢慢進入某種遐想的狀態,卻突然覺得內在有些東西不斷想要湧現,讓他有種憋悶的感覺。於是他就拿起身邊的一塊石頭,在洞壁上刻刻畫畫,或許只是幾隻鹿,或許只是他們跳舞的場景,但,當他做完這件事後,看到自己的作品,卻感到無比的暢快和喜悅。儘管他不知道,他其實完成了一件劃時代的壯舉。他的「洞友」們看著他的行為,一開始可能頗感奇怪,以為他發了瘋,但漸漸的似乎也被這壁畫中蘊含著的某種神奇的力量所吸引,於是也紛紛開始模仿。或許只是模仿還不夠,也許他們還會嘴巴里嗚嚕嗚嚕的、比劃著交流。想到這裡筆者不禁會心一笑,這不就是最早期的心學講會,或心理繪畫練習嗎?筆者相信,無論我們外在的物質世界、某種表層的思維方式與以前的時空有怎樣的不同,可是在心靈的某個底層結構上,卻與古人有著相通之處。

 202043n02.png

銅鏡、飾品與青銅武器 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我們常因為局限在當前的時空裡,誤認為大家口中的現實,就真的是現實。就像我們在工商業時代,能靠聰明的腦袋不斷增長物質財富,就是最被鼓勵的事情,於是商人、技術精英的地位得到無限的拔高。可是在西周封建制度逐漸瓦解的時空裡,一方面因為農業技術的提高以及貴族不再對其封地有嚴格的管控,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再專門從事於耕田這種當時的正統職業,而是開始把多餘的農產品或漁獵得來的東西拿出來販賣。這些原本是「不正經」甚至非法的活動,卻越來越得到承認。也就是說,相對而言,在西周的早期,商業一度只能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開展,人們推崇的「正當職業」是農業。而到了漢朝,面對一些富商巨賈的過度膨脹,國家又採取了一系列重農抑商的政策,使得商人有錢賺卻無處花,甚至當時流行「遺子黃金滿籝,不如教子一經」的說法。意即留給孩子滿筐的黃金,還不如教孩子認真搞通一本經典。

202043n03.png

晉候墓地平面圖 圖丨源自百度

沒錯,隨著時空的變化,社會也在發生著變化,遠的先不說,大陸改革開放前後的社會風貌就有極大的變化,不同的華人地區,其價值觀念也都不盡相同。可是在中華文化的底層核心地段,華人的心靈卻是相通的,你不能說因為周朝與現在隔了兩千多年,於是就說周朝不屬於中國歷史。你也不能說因為南北朝時期,北方政權與南方政權劃江而治,因此某一方不應屬於中國歷史。如果不是只從政治的角度來看「中國」二字,而是從文化的角度來看「中國」二字,你就不得不承認自己有一顆「中國心」。否則,抱持著無限瓦解的心態來面對文化議題,那麼,你就只能承認自己是某個市、某個縣、某個村或某個社區、某個院子或某棟樓的人了,甚至,你的世界裡其實只有你自己。你的歷史,也就只有從昨天到今天,甚至轉瞬即逝。於是你就只有大言不慚的「活在當下」,美其名曰「個人的解放與自由」。而這句話的本質其實就是「我想怎樣就怎樣,誰也管不著」。老實講,一個人一定想怎樣,別人確實是管不了的。可是,每個人都要去問自己,沒有底線的自由,真的可以換來內心的平靜與祥和嗎?你的內心深處,真的沒有絲毫有關生命意義的議題,時不時的冒出來「撓」你的心嗎?當然,這是只有自己才能回答自己的問題。

人的生命只有幾十年,可是隨便翻幾頁史書,可能幾百年就被翻過去了。這幾百年間,又有多少政權更迭,又有多少盛世來了又過去,可是,又有誰真的在意那些皇帝下達過怎樣的政令,做出怎樣的豐功偉業?因為那與你的心沒有太直接的關聯,聽到了,讚歎一聲也就過去了。可是人可以不去思考究竟該秉持著怎樣的價值來活在這個世間嗎?你或許會說,我只要糊里糊塗的活著就好,可是,「糊里糊塗」也是一種價值。糊里糊塗的活著,就會有糊里糊塗的人生。如果人生的真相,本就是糊里糊塗的,那糊里糊塗的去活,就活出了真理。可是,如果人生有一個實在的內容需要把握,那麼糊里糊塗的活,就會有作繭自縛的風險。現代社會有很多吃飽喝足,卻不斷在「發瘋」的人,他真的是有精神疾病?還是正在飽嚐肆無忌憚帶來的苦果?幸運的是,我們是一個歷史文化的大國,有著無數的典範來告訴我們該怎樣去正確的活。我們按圖索驥的去了解,本可以活出一個清明的人生。不幸的是,因為西洋列強的入侵與殖民,華人急於救國而全盤西化的結果,使得我們即便今天已經取得了政治與經濟的獨立,都還是難以跨越對傳統文化的心理障礙。可是潛意識深處又有著對傳統文化的某種情愫,卻又因為傳統文化不是主流而不敢全身心的投入,開展全面系統的學習,或雖有心學習,卻苦於沒有中西會通的視野,學習不得法,反而加重了內心的撕裂與痛苦。這就是非常可惜的事情。

202043n04.png 

晉候墓葬坑與車馬坑 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博物館內有一件鎮館之寶「鳥尊」,是祭祀用的禮器,屬於唐叔虞(晉國始祖,生卒年不詳)的兒子晉侯燮夫(晉國第二任國君,生卒年不詳)。鳥是西周時期晉國的圖騰,是連接人與天神的神物。這座鳥尊比較鮮明的特徵是,它的尾巴變​​成像鼻子,而背部還有一尊小鳥。為什麼會是像鼻子不得而知,大鳥的頭彎向背後像是在註視著或哺育小鳥。這尊青銅器有很多地段呈現出捲曲的形態,如鳥頭、尾巴、身上的雷文。另外筆者覺得比較有趣的還有兔尊和豬尊,它們身上也有很多雷文,身體的側面都有類似風車的圓,中間有一個點,然後有幾個瓣狀物圍繞著這個點,就好像正在旋轉。無論是風車的圖案,還是雷文、鳥頭和象鼻,都呈現出向某個中心或向裡面捲曲的特徵,這令筆者想到錢穆先生(1895-1990)在講中西文化的對比時提到,西洋文化是不斷推翻過去並向外擴張,而東洋文化是向內吸引,意即中華文化沒有很強迫式的向外傳播自己,或與過去做非常對立的割裂,而是一旦有外來文化接近,就會被吸收進去來豐富自己,就好像是一個有著巨大向心力的漩渦。這是中華文化「融」的力量。所以中華文化總是有一個根本性的東西存在,什麼事情都因為圍繞著這個根本,而不至於做得太過火。這體現在從精神修養到日常生活,到政治的各個層面。

202043n05.png 

鳥尊、兔尊與豬尊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就如《論語·季氏》記載,孔子(511B.C.-479 BC)說:「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中華文化是「以德服人」的文化,不是殺戮、征服的文化。大家都很有修養,呈現出一片祥和美好的氣息,自然就能吸引人過來。《中庸》說:「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情緒未發之前的中,是根本,情緒發出,如能恰到好處的收攝住,仍不會脫離這個根本。這一發一收之間,就形成一種圓滿。再譬如華人很重視情感,都多多少少有些鄉土情結,無論走多遠,最終還是想要落葉歸根,因為家鄉在華人的心中有著最原初而純粹的情感記憶,始終牽動著華人的心弦。

而在政治的層面,《論語·為政》記載孔子說:「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真正有德性的人若能掌握權柄,其產生的影響力,不是靠「大棒」,也不是靠「胡蘿蔔」,而是靠德性的力量感召人們自發自覺的維護其領導。例如最近熱播的電視劇《清平樂》,裡面的宋仁宗(1010-1063)就是一位很有德性的皇帝。據《邵氏聞見後錄》記載,遼道宗(1032-1101)想要看看宋仁宗的樣子,就畫了一張自己的畫像派使者送給宋仁宗。於是宋仁宗也畫了一張自己的畫像送過去。遼道宗以盛大的禮儀親自迎接送畫的使者,當他看到宋仁宗的畫像後,極為崇敬,讚歎宋仁宗為「聖主」。當宋仁宗死後,遼道宗非常傷心,把宋仁宗送給他的衣服當作替代品埋葬,並舉辦盛大的葬禮。可見一個君主如果能有德性,連鄰國都會被感召。這真可說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孟子(390 BC-305 BC)講的「仁政」與「王道」。

202043n06.png

其它各種精美的文物(一) 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這次文化踏查是一次非常好的嘗試,歷史與文化如果只在書本上,仍會欠缺些生動和真實。與這些跨越時空的實物相見,其實是人想要與集體潛意識(collective unconscious)相見的一種努力。我們不必壓抑這種渴望,卻總是從現實利益的角度出發,來思考花費精神來觀看這些「瓶瓶罐罐」究竟值不值。這樣的思維方式會使得人的心靈無法被深化,反而沒辦法真的去面對現實。世間就是有這種弔詭的狀況:往往越在意現實,越無法擺脫現實的枷鎖。這次旅行距離沒有很遙遠,也沒有去發達的工業城市,卻是筆者迄今為止讓自己內心感覺最充實、平靜和有意義一次旅行。

在回去的路上,筆者是車上唯一的一個八零後,其他幾位七零後的伙伴們聊起他們年輕時看過的武俠劇,一個個眉飛色舞,筆者卻如同局外人。筆者的青少年時代,已經是「韓流」和電腦遊戲開始風靡的時候,但筆者亦能聽出他們那個時代,還有些傳統文化的影子,儘管主要體現在俠義精神上,卻畢竟與八零、九零後那種極為個人主義的風格有著不同。筆者隱隱然居然有些羨慕,雖然我們享受著前所未有的物質生活,精神卻被閉鎖在手機與電腦中,隨著碎片化的訊息載浮載沉,對了解真相與真情毫無興致,只關心身邊的瑣事,甚至只關心自己的世界。可是這真的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嗎?還是說,我們只是身處這個時代,被動的在接受這一切?

202043n07.png

其它各種精美的文物(二) 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論語·學而》記載曾子(505 BC-436 BC)說:「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筆者想,當我們終於無法忍受這日復一日的膚淺生活時,從自己的傳統中尋找生命的出路,應不失為一種最為便捷的方法。只要你相信,你的生命不是只屬於你,你真實的生命是一個存在了數千年的文化推演至今的結果。中國的歷朝歷代,通常會在經過一段休養生息後,即會向文化領域裡深耕細作。對文化的訴求,是華人集體潛意識里永恆的渴望。筆者堅信,我們經歷了一百多年的動盪,雖然聽起來很長,但其實放在整個中國歷史裡,只是短短的一瞬間,我們最終還是會回到中華文化的正軌中去。只不過,正如佛教中國化後,宋朝理學對漢唐經學的革新,明朝心學對宋朝理學的革新,中華文化若能真正復興,也必將是吸納西洋文化後翻轉出的嶄新的中華文化。

 202043n08.png

同行夥伴合影留念(二) 圖丨知行書院提供

參考文獻: 

  • [1]. 張彩梅、舒琴(責任編輯)(2015)。《四書五經》。北京:中華書局。
  • [2]. 邵博(2017)。《邵氏聞見後錄》。北京:中華書局。
  • [3]. 錢穆(2011)。《中國文化史導論》。北京:九州出版社。

 

編輯|邵明  審核|朱浩

202040k01.png

作者 | 邵明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執行秘書,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副院長兼執行秘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培訓課學員。

 

 近期精選 

  1. 【網絡授課】《大學》與《中庸》:揭開內外合一的奧秘(10月24日)
  2. 全美示威亂象該有的王道關懷⊙陳復
  3. 給大學生的祝福與期許⊙陳復

 

閱讀原文


qr-xhfx.png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

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

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

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

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logo-xhfx.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複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