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起點財經plus2。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8/1
在2019年7月16日的G2非凡論壇上,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和電子時報社長黃欽勇,分別展望了中美兩大國未來關係的走向,以及在這一世界格局影響下,全球科技的發展趨勢和台灣未來的戰略定位。
以下為二人演講全文。
1 郭台銘:未來世界會有兩套系統,一套中國的,一套美國的
當今世界Unicorn Company(獨角獸公司),美國占了60%,中國占了25%,中美兩國加起來85%,就佔了世界大半。所謂獨角獸公司,一般指成立不到10年,但估值已經超過10億美元的新創科技企業,他們的特點是,成立時間短,但估值很高,未來被看好。這類代表未來的公司,稱之為獨角獸公司。
那將來在G2的世界裡,就會出現兩套系統,一套在中國大陸做,一套在美國做。而關於G2,主要從兩個方面來看。
一個方面是5G。在5G方面,華為的規格,已經主導了世界5G的規格。但美國不要用,怎麼辦?
我想起一個小故事,以前一個華為朋友告訴我,當華為人聽到5G將在法國阿爾卡特朗訊公司(Alcatel-Lucent)開發的時候,所有人都激動的跳上餐桌,因為他們知道,當諾基亞買下“阿爾卡特朗訊”之後,並沒有把5G的研發擺在美國,也就是沒有擺在“朗訊的貝爾實驗室”,而是將5G的研發放到了法國阿爾卡特。各位知道,法國出名的是香水和皮包,半導體硬件上是不行的。所以選擇比決定重要。
當初因為5G由阿爾卡特主導,就沒有讓“朗訊貝爾實驗室”那批更出色的團隊來做,所以華為人很興奮的認為,他們贏了,事實也是如此,華為在5G上確實贏了。美國輸了5G。但今天,美國不服氣,美國也要做5G。
我也不瞞大家說,孫正義和我一直在談,我們也一直在談這個事,美國怎麼做5G,以及我們怎麼幫美國做5G,其實這次我在美國做投資的時候,我進白宮,特朗普總統也叫我在美國科技園區做5G。我昨天剛拿到新的報告,現在成長最快的5G供應商是誰大家知道嗎?是三星。我嚇一跳,三星起來的這麼快。剛剛黃社長說,亡秦必楚,大陸對於韓國產業鏈的擠壓確實是越來越厲害的,但三星是一條很有危機感的大鱷魚,我們不能小看。
但現在問題是,美國一直想要主導規格,而且我知道,美國已經開始開發6G了,那這中間就會出現一個問題,就是將來美國的5G系統,一定和中國的5G系統不一樣,尤其是在安全部分。
還不光是5G,我再舉個例子,北京的朋友告訴我,大陸有很多基因定序的公司,基因測序,已經被定位為重要的國家戰略了,所有資源,優先往那塊地方傾斜。
所以未來的世界,G2的這個規格和定位,是不會變得,全世界開車都有兩套系統,一個左邊開的,一個右邊開的,其他的規則,也會逐漸出現兩套系統,這看來是不可避免的。因為中國的市場夠大,科技實力也越來越強,那站在我們台灣的角度,我們可以做大陸的,也可以做美國的,我們半導體公司,沒有道理把華為推掉,所以我說,台灣的機會是左右逢源。
在G2的格局下,左右逢源,而且也不止台灣,現在很多地方都在做兩套準備,就是為了應對以後世界上出現的兩套規則,一套大陸規則,一套美國規則,日本在做,韓國在做,德國做的更早,德國汽車工廠,在規格問題上BMW 在美國設廠,在中國也設廠,這兩地方的規格就不一樣,BMW的車廠規格將來就會出現兩套標準,據我所知BMW的設計研發團隊已經在拆分了,一個專攻美國市場,一個專攻中國大陸。
至於歐洲,歐盟缺少互聯網公司,歐盟最後能不能成為ONE WORLD,THREE SYSTEM(一個世界,三套系統),我不知道,我現在能看到的趨勢,就是G2。
我們不要去害怕,也不要去迴避,我們要做的,就是怎麼在G2中,抓取自己最大的利益。
2 黃欽勇:將來把韓國半導體幹掉的一定是中國
所有人都應該知道了,台灣目前面臨著一個非常艱困的情況,這個艱困,來源於“科技島鏈”。什麼是科技島鏈?在美蘇冷戰時期,叫第一島鏈,東起日本,韓國,台灣,菲律賓,這一整條叫做第一島鏈,但是當中美貿易戰開打後,其實質早已不是貿易戰,而是科技戰,那科技戰的定義是什麼?真正的科技戰,指的是兩大方面:一、全球供應鏈;二、半導體。
在這兩大方面裡,台灣都扮演著最關鍵的角色,除了台灣外,韓國日本,也同樣重要,這和1904年的日俄戰爭很像。1904年日本和俄羅斯打仗,戰場在中國東北,現在中國和美國打仗,但是戰場在日本,韓國,台灣 (地區),那各位想想,台灣怎么生存?
在科技島鏈的概念之下,台灣該怎么生存?
特朗普說,美國要再次偉大,但各位也知道,北京那些大佬都不是吃素的。而台灣夾在中間,是“利害關係人”,所以台灣又怎麼可能沒有自己的思想,又怎麼可能任人擺佈呢?
中美貿易戰,是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後,1991年蘇聯解體以後,最關鍵的時刻,所以當冷戰時的第一島鏈,變成瞭如今科技島鏈的時候,我們的角色比以前任何時候都重要。特朗普企圖用四波的貿易關稅,來重整全球供應鏈,當他打出第二波關稅的時候,英業達的董事長將筆記本工廠和服務器,從大陸撤回了台灣,但供應鏈太過龐大,搬,不是那麼容易。
郭台銘董事長在鄭州的工廠我去看過,我說郭董你真了不起啊,你鄭州有28萬人。郭董馬上糾正我說,不對不對,我剛剛超過30萬。大家想想看,30萬人的工廠,如果特朗普關稅一波波打下來,這30萬怎麼搬?就算只從大陸搬出30%,那也要搬出個10萬人的工廠來,這絕對是個高難度的工作。
硬體是個障礙,而半導體更是個難以打破的天塹,因為半導體不是一個簡單的產業。它從最上面的EDA、IC設計,晶圓製造,封裝測試,到最後的零件流通每一個環節都至關重要,而台灣都深深的參與其中。台灣如何在兩頭大像打架下,兩邊操作,左右逢源呢?台灣不是沒有機會的。
台灣要重視一帶一路,同時也要重視“印太戰略”。各位知道,印度洋周邊有25億人口,台灣要左右逢源,而且他們也需要我們,或者說,暫時需要我們。
前兩天我看了一封韓國雜誌,上面一篇調查報告說,2000年以後,中國選擇的重點產業,沒有一個失敗的,2003年以後,中國的鋼鐵,石化,汽車,造船等等所有的行業,中國沒有一個失敗的。全世界十大手機,有七個是中國品牌;全世界十大車用電池,有六家是中國品牌;美國至今加起來就賣了36萬輛電動車,但中國賣掉125萬輛。
你說,誰說了算?
報告最後得出了結論,四個字:亡秦必楚。將來把韓國半導體幹掉的一定是中國。中國有龐大的國家資本,中國有龐大的國內市場,這兩大元素加在一起,打遍天下無敵手。當韓國一系列優勢產業都逐一被中國赶超後,韓國的半導體,將在202幾年,被中國超越呢?那韓國也在科技島鏈上,當韓國垮了,下一個會不會就是台灣?台灣有什麼本事能不被大陸超越?
我們先來看到底全世界的半導體產業,和大陸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中國大陸進口減去出口,加上自己生產的半導體,一共2511億美金,大概佔全球市場的58%,這個58%裡面,大陸自己的本地公司貢獻了36%。而剩下的則由外資公司,像鴻海、廣達、偉創,三星,LG,索尼,這些外商全部加一起,貢獻剩下的22%。在半導體設備上,大陸本地工廠只購買了35%,剩下的三分之二,是由外商的公司買的。結構並不是我們想的那樣,不是我們想的那樣,好像大陸自己的本地廠買了更多設備,不是的。
前些天我和台積電的張忠謀董事長吃飯,飯局上董事長問我,你說中美大戰對半導體有什麼意義?我說這背後牽扯了太多“政治力”的問題,我不是特朗普,我無法預測,但是它可能有三種不同的形態:第一種,中國以國家資本繼續橫掃全球;第二種,特朗普也以國家力量成功制衡中國;第三種,雙方僵持5-10年。
但台灣必須從不同角度來編制不同劇本,不管之後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台灣都有不同的牌可以打。而且半導體未來將有很大的變化,最大的變化是,半導體越來越是一個權貴的遊戲。光一個12寸的晶圓廠,到7納米,10萬片一個月的時候,這個工廠的投入,至少要180億美元。180億美元的投入,多少人玩得起?未來,越高端的半導體,越是一個權貴的遊戲。到那時你會看到,只有傾全國之力,將一個產業做到全世界都無可替代的時候,你才能活得下來。
半導體行業,以後就是國家力量與國家力量的對抗,背後沒有國家力量支持的半導體企業,沒一個活得下去。而台灣要玩這權貴的遊戲,最關鍵的一點就在於全面性的整合,人才的整合,如何將人才整合起來,變成一個無可替代的團隊。
跨產業的整合,半導體行業與傳統行業的整合,變成一個多元化的合作,台灣那麼多半導體廠,半導體人才,彼此間能不能合作?外面都打的風生水起了,台灣內部還在內鬥,還在自我消耗,不加速整合的話,怎麼活得下去?
台灣很棒,很有競爭力,但是我在大陸一個很好的朋友,大家也都認識,京東方的董事長王東昇,他對我講過一句話,我記憶猶新。他說,你們台灣人,是大餅掛在脖子上,被活活餓死的人,各位同意嗎?
每當想起這句話我都很慚愧,台灣確實有很多優勢,很多好的地方,但我們沒法去凝聚這些優勢,大餅明明就在嘴邊,但卻吃不到。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