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4/28
編者按:本文原刊於《中國國際戰略評論2018(下)》,在此刊發,以饗讀者。
(二)中美“投資戰”暗流湧動
在中美貿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特朗普政府對華投資保護主義也日益抬頭。近一年來,作為主導外資安全審查的核心機構,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不僅以“國家安全”為由一再阻撓中國投資,還經過立法改革強化了自身權能。隨著美國全面收緊外資管制,中美“投資戰”也暗流湧動。
美國正在通過CFIUS安全審查對華設置投資壁壘。2018年,不少中國企業對美投資紛紛折戟而歸,失敗原因多是未能通過CFIUS外資審查,如螞蟻金服收購速匯金、湖北鑫炎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收購美國半導體測試設備公司Xcerra等案(見表1)。更有甚者,2018年8月13日,特朗普總統簽署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AA),該法案包含旨在對CFIUS進行改革的《2018年外國投資風險審查現代化法案》(FIRRMA),儘管法案對所有外國投資同等有效,但鑒於近年來中國對美投資與日俱增,其針對中國的意味明顯。
美國CFIUS改革法案生效,中國對美投資將面臨更多阻力。FIRRMA通過擴大受管轄交易範圍、擴大審查許可權以及改革審查程式等,提高CFIUS應對國家安全威脅的權能,維護美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主導權。FIRRMA對中國影響較大的條款集中體現在擴大受管轄交易(Covered Transaction)範圍上,它細化和補充了對涉及關鍵技術和關鍵基礎設施投資的審查規定,將房地產、關鍵技術以及個人資料和資訊相關投資納入審查範圍,此外還專門做出對中國投資的審查要求,要求美國商務部每兩年向國會和CFIUS提交中國在美直接投資報告。實際上,美國政府對中國在關鍵技術和個人資料資訊等領域的投資關注已久,此次美國外資審查體制改革將CFIUS過往的審查實踐進一步法律化和規範化,以便更有力地限制中國企業通過並購美高新技術企業獲取敏感技術,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特朗普政府加強對華投資保護主義,對中國赴美投資乃至中國外部投資環境施加了負面影響。2017年,中國對美直接投資大幅下降為290億美元,中國在美新增的收購交易額較前一年更是銳減90%,2018年上半年,中企在美完成的收購和綠地投資僅為18億美元,同比下降92%,為7年來最低。美國投資保護政策還加劇了全球投資保護主義風潮,除美國外,澳大利亞、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也效仿美國以“國家安全”為由加大對中國投資的限制,歐盟內部也在擬定新法以協調對外國投資在歐投資的審查。美國及其盟友加緊外資審查使得國際投資環境呈現惡化趨勢,對中國企業提出更多挑戰。
(三)中美“技術戰”日趨明顯
隨著中國加大科研開發和中高端製造業支持力度,中國企業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逐漸攀升,在科技領域正在成為美國的有力競爭者。特朗普政府將矛頭指向高科技領域,旨在遏制中國自主創新能力,維護美在高科技領域的優勢地位,中美“技術戰”逐漸突出。
一方面,美國繼續在智慧財產權領域向中國施壓。特朗普政府對中國智慧財產權進行“301”調查,此次“301”調查不同於以往針對具體行業,而是直指《中國製造2025》,500億美元徵稅清單包含了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高端製造業產品,體現出美國遏制中國高端製造業的意圖和決心。2018年4月,USTR發佈有關智慧財產權的《2018年特別301報告》,中國再次位列“優先觀察名單”之首,美國指責中國在保護智慧財產權方面不僅長期存在的問題沒有解決,目前還有新的問題需給予關注,包括強制技術轉讓、智慧財產權執法及包括竊取商業秘密、網路盜版猖獗和盜版偽造的大範圍侵權活動。特朗普政府在智慧財產權問題上對華施壓,實際上是利用行政命令打壓快速發展的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限制中國的自主創新政策,以維護美國在高科技領域的優勢地位。
另一方面,美國以實際行動加強對中國企業技術出口限制。特朗普政府上任後,中美科技關係中的競爭色彩愈發明顯,美國對中國企業的技術出口限制日益收緊。繼2018年4月美國制裁中興事件之後,美國聯邦傳播委員會(FCC)出臺相關規定,禁止電信公司利用聯邦補助購買華為等中國製造商生產的電信設備,8月美國公佈將44家中國企業列入出口管制清單,內容涉及晶片、雷達、通信等領域的對華出口,10月又將福建晉華積體電路有限公司納入禁售清單。除了接二連三地制裁中國科技企業,美國還對出口管制體系進行了立法改革,強化對華技術封鎖。特朗普簽署的2019財年《國防授權法案》中還包含最新版本的《2018年出口管制改革法案》(ECA),在此基礎上,美國商務部工業安全署(BIS)於11月19日出臺針對關鍵新興和基礎技術相關產品的出口管制框架,涵蓋生物技術、人工智慧、晶片、量子技術、機器人、先進材料、先進監控技術等14個前沿科技類別,涉及很多中國正在大力發展的先進技術。美國通過限制高新技術出口,進一步加大了中國進口美國高科技產品的阻力,從而達到遏制中國技術升級、捍衛美國技術優勢的目的。
不僅如此,美國還採取非常手段,對中國的高科技企業進行定向打擊。2018年12月1日,應美國的要求,加拿大當局拘捕中國高科技企業華為公司的一位重要高管。由於華為是中國在技術創新方面的標杆性企業,特別是在第五代通信技術方面擁有領先優勢,此舉進一步強化了關於中美“技術戰”的負面預期。
此外,美國也開始對中美科研人員的往來豎立壁壘。近期,美國多個大學中斷了與中國院校的合作關係,美國國務院也取消了一些中國研究人員的訪美簽證,聯邦調查局更是成立了專門針對中國的行動小組,以“打擊經濟間諜行為”。美國在資本、技術和人員流動等方面的全方位收緊標誌著雙邊科技關係中的競爭性和衝突性在急劇上升,成為雙邊經貿摩擦的重要內容。
伴隨中美貿易摩擦風險升級,兩國為解決雙邊貿易問題展開多輪經貿磋商,然而特朗普政府在磋商過程中展現出進攻、強勢、訛詐和反復的策略,使得中美貿易談判一波多折,最終無果而終。中美兩國元首在G20布宜諾賽勒斯峰會達成的共識為兩國通過談判解決經貿摩擦提供了一個90天的難得時間視窗,但從長期看,中美經貿關係的總體發展方向卻並不樂觀。
(待續)
相關閱讀:
李巍|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
張玉環|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助理研究員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