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步正

人生海海之五:香港的文社時代

 

2022/7/4

只有一種聲音:共產主義就是好

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50,全國鎮反,殺七十萬人,所有反革命、異動能量清除殆盡。

1952,三反五反,大大小小的資產階級消亡清零,中國全體一律都是無產階級,為1958年的人民公社鋪平通路。

1956,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牛鬼蛇神的種種異論妄語出籠。1957,反右,所有那些羅隆基儲安平章伯釣之類的民主黨派書生、知識份子、異見人士一律清除殆盡。這裡只能有一種聲音:共產主義就是好!

1946,中華民國政府在臺灣,實施戒嚴,反共救國。公衆眾場所慎言慎語,白色恐佈,言論、文字都要自我自動自覺知所尺度。

香港這裡 罵共匪 罵國賊

唯獨是大中國一河之隔的香港,大英帝國殖民地,這裡可以罵共匪,罵國賊。這個小小港島是中國大地上,在當時唯一容許左可以駡,右可以罵的自由言論小天地。

在這裡,香港茶樓早餐,可以同桌共看人民日報和中央日報。

就是這樣子言論十分開放的香港,很多中文報紙都開放半版或一版位的地盤給年輕人投稿,寫些不論成熟與否的詩、小論短評、雜文。造就了七十年代之後,不再出現的香港文社時代。

台大僑生黃錦滿,在1997策劃出刊的香港七十年代青年刊物一書就有詳細的敘說。香港六、七十年代青年刊物、少年文社,居然有數十個之多。

中國大陸、臺灣、香港同年代時期,年紀相若的青少年輩,他們長大後對自由民主、極權專制、美帝、人權會有不那麼一致的認知解讀,都是因為歷史體驗的背景大不所同所致。

202227b01.png

文人南下 香港中學生文社時代

一九六〇年代,開始我中學時期。我參加了中國學生週報的學術組。

學生週報學術組時期,就發起了多次香港各文社的聯誼活動。那年代,很多報紙都特別岀專頁給年輕人投稿,那是香港文社的黃金時代。

華菁文社、風雨文社、儒林文社等等,不下數十個文社。

華菁文社之後和李紹明的文社合併,叫開放文社。那時候,社員迷讀一本書「開放社會及其敵人」。故以名之,我後來為大仔取名字「品放」,也即源於此。

在那段時間認識的朋友,大多數都一直保持著聯繫。

羅宇雄、李維新、陳苑瑩、王麗瓊是老社員,開放文社時期認識的朋友有邱立本、黃錦滿、唐建恆、劉創楚、羅富昌、馬紹良、李悼芬、黎美倫、劉敏兒、頼俊傑、陳以衍、譚聯輝、劉佩瓊、文世昌、王震遐、劉迺強,都是同一時代的朋友。

到2022,現在尚活躍香港文教界的,如邱立本、莫昭如、胡國賢、劉文鴻、李焯芬、陳婉瑩、陸文龍、關品方、謝悅漢。都是文社時代的年輕人,現在是七十歲以上各有成就的白頭人。

文社的風氣,有純文學,側重小説詩文。也有文社是偏重講社會責任、民族主義、知識份子的風骨、公平、民主、自由。華菁、烈㷔、開放是偏向後者的一類文社。

那個時代的文社社員,絕不會拿起英國旗,指著中國同胞喊:滾回中國去。不管是那個文社,思想型態偏左,或徧右,都不會喊中國同胞:滾回中國去。那是殖民地時代,不可能有港獨,獨給誰?

開放文社辦很多活動,出版刊物、討論會、讀書會、露營。

有幾本書,柏楊的「異域」、費孝通的「鄉村研究」、陳之邁的「旅英逰記」,我們都互相傳閱。

202227b02.png

廿世紀年代,很難再出現文社潮。六十、七十年代,有紙本的文字工具,報紙、雜誌,沒有今天的手機、電視,沒有YouTube、 Facebook、WeChat、Line、WhatsApp,一大堆新奇的工具,圖像、影視直接即時的反應,直覺而短暫。文字技巧是表達的一種方法,圖像影視現成速成,變化萬千。文不通順容易,文筆通順就要有十數年功夫打底,還有哪個年輕人真願意坐下來用十多分鐘看一篇文章?

香港、臺灣、南韓、新加坡,六十、七十年代風平浪靜,沒有戰禍,就可以休養生息。61年,樹起柏林圍牆,分割成東西德。61年,越戰烽火,堅尼迪這年輕總統向美國人說:「不要問國家為你做了些什麼?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些什麼?」然後,送年輕人上戰場。62年,中蘇論戰,中蘇交惡。美國人熱衷製作軍火,年輕人要上越南戰場,日常用品、輕工產品就讓你們亞洲人辛勞一些代工吧。

斯時,新港臺韓戰後百廢待舉,人民又窮又餓。有人大量要貨,我們努力就有收入,就有飯吃,幹呀!要贏就要拚!越戰61到75,新港臺韓平地勤跑起飛,四小龍於焉面世.

香港在這難得的政經穩定的大環境下,中國文人南下香港,資金流入,市場外銷廣闊。香港當時青少年得到最適當的天時地利,可以談天說地,舞文弄墨。錢穆、牟宗三、勞思光、徐復觀、左舜生,雖然說是花菓飄零,終竟地狹小,人材多,青少年人不需要高舉小紅書,不用恐懼白色恐佈,這裡沒有讀書會要抓人。香港年輕人享受難得獨享的白由,得以有機會求學問,廣見識,離開政治意識偏見,香港這個殖民地有足夠的發展空間,讓各類型的年少文社同期成長。

202227b03.png

小紅書

香港殖民地政府,五十、六十年代的教育政策是撒手不理,中小學放任給教會主辦和私人辦學。眾多教會英文書院之外,從大陸遷移到香港的中文學校,如真光、嶺南、培正、德明、大同,而新亞聯合更是中文大學的前身。香港政府只要不反英,你們要反共討匪,臭駡國民黨,均悉可自便。精要文人南下匯聚香港,香港報紙十數份之多,言論開放。那時代,沒有手機,沒有YouTube,沒有Facebook,報紙樂意開放半頁或一頁給年輕人投稿,是維繫讀者的好手段。這樣子的時代背景,造就了香港的文社時代。

同期間,中國大陸三年災害,中蘇交惡,鉄幕深垂。外銷停滯,缺資金,反右打倒鬥臭一大批讀書人,知識份子是臭老九。工廠和農村在缺資金,沒地方,沒人才的大環境下各自辦學校,勞動與學習相結合。政治動員和群眾運動接踵而來,當然不可能出現香港式的毒草野花,亂鳴亂放,百無禁忌的香港式文社時代。

臺灣五十、六十年代白色恐怖,不是救國團之下的讀書會,大多時候,因看禁書説妄論而入獄者眾,自亦不會出現香港式的文社時代。

台灣去成功嶺軍訓後回香港,文社時代的老友記們,聚集在羅宇雄在灣仔的家的天臺,在月光下述說軍訓的趣事,大通倉的軍營、摺豆腐角的棉被、每天吃的大饅頭,、晚上開槍劃過天空的亮光,這些香港仔都聽得很有趣味。記得當晚在場的有黃震遐、文世昌、劉迺強、羅宇雄、李維新。羅宇雄當官之外,其餘各人都還是在校的大學生。我們一起唱的歌,其中有一首〈保衛黃河〉,這是一首抗日時期,共產黨和國民黨都會唱的戰歌。多年之後,黃是香港大腦專科名醫、議員;文是律師、議員;劉是名筆、中國人大;李是教授,都各有成就。之後,各散東西,文和羅定居加拿大;劉和李,香港終老。我去了美國。

7位鋼琴家合奏《保衛黃河》 

 

作者為本站總編輯。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