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轉載自 智谷趨勢。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3/1/11
01
這一步,跨過三年
“2023年,請對我好一點。”
在新年的鐘聲和煙火中,很多人許下了這個心願。
香港人,或許是最先發現願望被實現的。
1月8日,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
0點過後不久,港珠澳大橋上,一輛載著27名香港旅客的巴士,從香港口岸開出。這是第一批通關的人,當晚0點-2點的車票早已銷售一空。
清晨6點的落馬洲、福田等口岸,很多旅人早已提前等候在關前,等待著半小時後口岸打開。
在深圳口岸的通道盡頭,豎起了一面高大的紅幕。上面大寫著:
「灣區返埋嚟」
歡迎回家。
通關帶旺消費,八旬香港老伯返內地會親友掃年貨 | 南方都市報
家住屯門的李北潤今年84歲,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他懂電器修理,賣冷氣機、電冰箱賣了一輩子。
不過祖籍江門的他,在廣東的老友也很多。
所以1月9日當他走出深圳灣口岸,一時間感慨無限:
三年不見,你好嗎?
當天他8點從香港出發,9點就到了深圳灣。通關只花十幾分鐘,出乎意料地通暢。
和那些眼眶濕潤的旅人、當街擁吻的情侶一樣,跨過通關這一步,他們已等了三年。
不過,在恢復通關前兩天的人潮裡,他可能是年齡最大的之一。他還有幾個三年呢?
2022年,香港人票選出港人心目中的年度漢字第一名是“通”。主辦方的解讀是,香港期盼與內地盡快通關。
圖示:香港年度漢字“通”。中新社記者李志華攝
據去哪兒數據顯示:內地飛往香港機票的預訂量增長了3.8倍;Trip.com香港站數據顯示:預訂內地酒店的訂單量上升了166%;攜程上,預訂春節期間赴港機票的訂單增長了18倍。
隨著廣深港高鐵網絡的連通,港珠澳大橋的伸展,香港到大灣區已經形成一小時城市圈,從蒸汽時代的一天,縮短到火車的2小時,再到高鐵的47分鐘。
而一個更顯著地變化,伴隨通關也將顯現——從1月8日起,港人用香港錢包AlipayHK可以坐深圳地鐵了,此前內地人早已能用支付寶坐港鐵,這是兩地的地鐵網絡,又一次通過技術實現順滑連接。
圖示:港人用AlipayHK乘坐深圳地鐵
同樣,1月9日在廣州公車上,李北潤掏出手機用AlipayHK掃碼上車。無需準備零錢,他一個香港老人來廣州坐公交,就像自己平時在香港一樣,其熟練程度超過內地很多老人。
無現金生活,在內地已習以為常,但在香港卻是這三年才流行起來的。
大灣區這三年,數字互聯互通的腳步,並沒有因為疫情就放緩。
港版支付寶AlipayHK,自2018年在香港誕生以來,到如今已覆蓋到香港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平均每2個香港成年人就有1個在用。
阿潤哥很多年前到內地,就發現跟他一個歲數的老友們,一個個都彷彿手機達人,支付,網購,點外賣,非常方便。
這次通關,阿潤哥也是輕裝上陣,想試試看:一個香港人,是不是真能靠手機就能在內地生活。
臨行之前,他沒有像以前一樣,提前跑去銀行換錢;在海味街買年貨,瑤柱、蠔豉、豬腳筋,老友們幫他挑貨,他駕輕就熟地用AlipayHK付賬。
圖示:選貨講價、各司其職
在酒樓吃完茶點後,服務員一過來他就掏出手機,搶著掃碼買單。
AlipayHK的數據顯示,在1月8日當天,內地及澳門使用AlipayHK的跨境消費筆數飆升近100%,交易人數增長超7成。
老友又見面了,日常在回歸正軌,煙火氣回來了,經濟要開始復蘇,好像一切未曾改變。
圖示:老友相見,分外開心
以往我們說“通”,可能是道路、通訊、網絡,讓我們的距離不斷拉近;而現在,則是生活方式的全面接軌,人與人之間的心意相通。
如今,更多人像李北潤一樣自由穿行在城市之間,過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是拿著一部手機,有一個數字錢包,他們就自由地行走在中國更寬廣的土地上。
02
數字化香港,狂飆突進的三年
不是親眼見到,很難想像香港這三年,經歷了怎樣的改變。
化妝品商店裡,過去專門面向內地遊客的付款二維碼,主要使用者變成了本地市民;香港人出門,過去少不了的八達通、硬幣,如今也被手機取代;外賣小哥變多了,各種鮮豔的工服成為香港街頭的風景線,吃外賣成了香港人的新生活習慣。
香港經濟,似乎迫不及待要來一次重啟。
2022年前三個季度,香港的GDP分別下跌了3.9%、1.4%和4.5%。作為一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香港的貿易、旅遊、餐飲、零售幾大產業,都經歷了一輪斷崖式的墜落。
即便風光無比的金融業也面臨變局。去年9月發布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新加坡超越了香港,躍居全球第三。
過去三年,香港全民發了好幾輪的錢,每次都是1萬、5千的發,讓很多人羨慕。
香港學聰明了,藉著發錢的機會推廣起了數字錢包、支付工具、AlipayHK。這兩年,大約2成的香港市民通過AlipayHK來領券,成為香港人首選的電子錢包。
圖示:香港人在香港用AlipayHK掃碼日常
回顧中國互聯網發展,會發現線上經濟的爆發、數字化進程加速,是從移動支付大規模普及後開始的。
有了線上支付工具、金融服務,人們才能在網上做生意;有了信用擔保,老百姓才不用擔心被騙,敢在網上花錢。
移動支付成了一種剛需,更是數字新基建的一部分。
移動支付推廣普及,會創造出現金流、貨物流和數據流。隨著市場發展、需求井噴,又倒逼技術的革新。電商、大數據、雲計算、智慧物流等互聯網生態也一點點形成。
多米諾骨牌推倒了第一塊,數字化進程在香港勢不可擋地開始了。
現在,輪到香港說,香港用了三年時間走過了內地二十年走過的路。
未來,李北潤生活的粵港澳大灣區會變成“一小時生活圈”,人、貨、錢要在大灣區裡更高速地流轉,居民的本地生活會更加豐富、更加多姿多彩。
大灣區是中國最龐大、最複雜的城市群。
這個GDP將近13萬億的區域裡,存在兩種制度,三種貨幣,三套法律體系,三個關稅區,和廣深港澳四個國際一線大都市。
灣區的互聯互通,從九十年代末就開始拆牆破壁。看得見的努力,有港珠澳大橋、電網設施、海底光纜、輸氣管道,看不見的地方,還有金融資本、數據、技術的融通。
數字化的超級連接網絡,讓區域一體化愈發成為現實。
不管是港澳同胞,還是內地人,不管是用支付寶,還是用AlipayHK,商家可以接觸更多的消費者、區域的發展也將迸發出更大活力。
03
從大灣區互聯互通,到連接世界
連接的力量,有邊界嗎?
AlipayHK在大灣區的努力,可以看作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新一輪數字化競爭的預演。
如果走出國門,不管是一帶一路的大項目,還是跨境電商的生意潮,面臨的是一個更加龐大的、複雜的國際市場。
這個大市場,天然存在著語言、貨幣、制度、文化等各種差異,又有人為樹立的貿易、金融、數據、碳中和等種種壁壘,尤其在逆全球化的發展下壁壘變得更加難以撼動。
人們總認為,中國作為世界工廠,擅長的是輸出商品和服務。但現在,中國想要登上更高的台階,比如提供更高層次的標準、生態和解決方案。
李北潤掏出手機掃碼的時候,商戶的立牌上還有另一個明顯的標誌:Alipay+。
圖示:李北潤在一德路老街置辦年貨
Alipay+不是支付寶的海外版(Alipay),而是幫助全球商家做生意的中國解決方案,雖然只是多了一個+號,但它是一個全新的物種。
你要知道,中國移動支付的發展速度,在全球也是獨一份的。
就連扎克伯格,也忍不住抱怨說,美國的金融體系已經過時了。
移動支付,客觀上推動了中國的數字化的步伐,拓展了經濟可想像的空間。
各國都很眼紅移動支付的前景,所以幾乎有實力的國家,都有幾款支付工具產品在競爭。在中國是支付寶,在韓國是KaKaoPay,新加坡有EZ-Link……
至於東南亞國家,由於它們傳統的金融業實力薄弱,大量民眾都沒有銀行賬務,但是他們卻有智能手機。
他們複製中國路徑,競相發展電子錢包,甚至一個國家同時存在幾十個電子錢包,競爭異常慘烈。不止如此,它們也在想著先在自己國家做大,然後拓展區域的市場空間。東南亞數字金融處於野蠻生長的狀態。
可以看到,這些支付工具在當地創造了繁榮,但相互競爭也製造了新的壁壘,尤其是在跨境支付上,大家都是各自為戰。
在這個背景下,Alipay+代表的就一個成熟的解決方案——成為一種更加底層的,跨境支付的技術架構。
聽起來複雜,其實就是一種開放性的生態。
Alipay+歡迎所有的支付工具接入它的生態,為他們提供服務。只要聚合的電子錢包足夠多,它就能成為一種區域性、甚至全球性的金融基礎設施。
只要進入Alipay+的生態,就相當於連接上了幾十億亞洲數字消費用戶,和數百萬的全球商家。
這是一個不斷發展的數字生態。伴隨疫後全球的重新開放,數字化的進程也在加快。類似Alipay+的新模式不斷湧現,會讓全球數字市場要素更緊密連接耦合,激發復甦力和更長遠的經濟動能。
但凡有眼光的大公司,如PayPal、谷歌,以及有野心的馬斯克、扎克伯格等人,都能夠想像這個生態代表的未來。
他們緊盯著日益旺盛的數字消費需求,也都想建立自己主導的數字金融規則,在印度、東南亞展開激烈的競爭。
作為中國創新的跨境支付技術和營銷解決方案,Alipay+的底氣來自於支付寶這個移動支付探路者,從2013年就開始的出海建設和技術儲備;來自於中國人旺盛的出境游,在全球商戶心中建立起來的對亞洲消費者的渴望;來自於中國製造在全球的流通,中國供應鏈的特殊地位。
圖示:Alipay+在新加坡隨處可見
這是其他互聯網企業、其他國家,在相當一段時間裡還無法匹及的競爭力。
這套方案,依託於中國數字化的深入與普及,它能幫助全球大大小小的商戶,突破跨境支付的壁壘,一開始做生意就能對接線上、線下的海內外消費者。
降低了企業,尤其是中小微商家的出海成本,讓更多人有機會參與進國際貿易體系裡,分享數字化和全球化帶來的紅利。
所以說,Alipay+是努力創造一個讓後來者良性競爭的空間,大家一起探索區域,甚至是全球數字化的未來。
誕生不過3年,Alipay+已經連接超過16個數字支付工具,百萬全球商戶,服務中國以外的10億亞洲用戶。
十年前,互聯網+改變了一切;如今,支付寶不止多一個“+”,中國數字技術會讓經歷過疫情的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在接下來所有人要大顯身手的新時代裡,闖出一個新秩序。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