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微信公眾號|綠葉青草。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19/6/26
三國演義開頭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縱觀中國歷史,世界情勢的發展,不無道理。
自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建立中央政府,同年12月7日中華民國政府自南京輾轉播遷台北以來,在大陸及在台灣的中國人由兩個不相隸屬的「政府」,分別治理已達70年之久,比美國1861年到1866年的6年內戰,足足多了11倍!
北京的領導人習近平已經多次表達中國的統一不能無限期地拖下去。今年元月2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週年紀念會上,呼籲我方在一個中國原則下,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並提出兩岸探索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民進黨的蔡英文總統當天就直接反擊,反對「一國兩制」,並認為「九二共識」就是「一國兩制」。她進一步要求陸方尊重「中華民國台灣」(未用中華民國也未用台澎金馬)存在的現實,進行不設前提的「政府間」對話。雙方立場南轅北轍,毫無交集!
當前兩岸領導人在中國統一問題上,立場針鋒相對,跡近攤牌。蔡政府「一邊倒」向美國,採取敵視大陸的「抗中」政策,導致大陸「武統」聲浪的高漲。國家的分合,兩岸的和戰問題正擺在兩岸人民的面前。
高雄市長韓國瑜說得很精準,大陸方面追求收回台灣,統一中國的決心,不容懷疑;台灣方面維護民主自由生活方式的決心,亦不容懷疑。北京當局提出「一國兩制」方案,甚至一國兩制的「台灣方案」,有意包容台澎金馬人民現有民主自由的生活方式,俾謀求國家統一。但問題是「兩制」本質上不平等,統一後北京成了「中央政府」,而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則必須降級為「地方政府」,即所謂「台灣特別行政區政府」,無異於自動繳械,在壓力下投降,勢難為台澎金馬的人民或任何政黨所接受。
儘管就北京方面而言,從現實主義的角度看,以大陸、台灣的大小強弱實力相對比,這是合情合理的安排,但對台北方面而言,這種安排既欠公平合理,亦未顧及程序正義。
台灣海峽兩岸分裂分治的70年過程中,雙方均曾致力「統一」對方,均未成功。值得北京方面思考的是,為什麼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的「大一統」思想造成中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惡性循環?為什麼兩岸關係的隔離,愈久愈疏離?聰明的中國人應該可以找出一個長治久安的政治體制。讓由56個民族,14億中國人民組成的中華民族能共同生活在一起,為世界的和平、繁榮作出貢獻。
鑒於「統一」兩字具有排他性,「有你無我,有我無你」,不如用兩岸「復合」,由雙方共同參與,一起來找出雙方均可接受的方式,重新回到中華民族這個大家庭來。這或許是一種理想,有點像柏拉圖的「共和國」。如何「和平復合」的問題,值得我們兩岸共同思考。
理想的方式當然是將兩岸的「復合」,分為復合前及復合後,或「統一前」及「統一後」的兩個階段來進行。
在「復合前」,兩岸根據其各自的「一中憲法」,共同謀求國家之重歸統一,相向而行。對內相互尊重對方「政府」─亦即在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在台北的中華民國政府。鼓勵雙方政府對話,建立互信,研商和平共存共處之道,建立類似「大中華共同市場」與「兩岸合作關係委員會」的機制;對外,台北方面不挑戰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案,即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中國;而北京方面為示善意,使台澎金馬人民的聲音能被國際社會聽到,宜主動在聯合國提案給予「中華台北」以經濟體身分成為聯合國非政治性附屬機構之「觀察員」。
至於兩岸在「復合後」的關係是「一國兩制」或「一國多制」;是「聯邦制」或「邦聯制」,採用「中國」或「大中國」的國號,都可由「兩岸合作關係委員會」平等協商,謀求解決方案。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改回「中華民國」的國名,這個與「中華帝國」有所區隔的國號,既可顯示中國這個古老文明的國家綿延不絕,中國只是「朝代」、「政權」的遞嬗,不是國家的更替;又可讓台澎金馬回到合適的地位,亦即中華民國的「台灣省」,而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台灣特別行政區」,無形中一舉解決了所謂「台灣問題」;更可讓創建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的國父,也是中共尊稱「革命先行者」的孫中山先生含笑天堂。
上述想法雖然有些浪漫,但或可供大陸領導人思考之一助。西方人重邏輯,也鼓勵人們思考想像不到的問題。
25年前的1994年11月17、18日兩天,美國華府的智庫「大西洋協會」曾舉行「公元2020年的台灣及美國政策會議」,邀請了美國決策官員及台海兩岸學者參加並提論文,顯示美國學界的高瞻遠矚。
已故著名的我國政治學者魏鏞教授應邀就台灣未來25年的政治發展作長程鳥瞰性分析。魏教授的論文題目是〈公元2020年的台灣─權變及或然性發展的預測與分析〉。他的預測是:「在中國大陸方面,如果台灣方面不挺而走險,公然走向台獨,則隨著對台用武可能性逐漸降低,在台方接受『一個抽象的中國』前提下,中共容忍台灣方面一定程度的國際及準國際性的地位不是沒有可能。」
魏教授又說:「排除了兩岸軍事衝突的前景後,我們可審慎地預測:在公元2020年,我們可以看到的台海兩岸,將是『一種鬆懈的邦聯關係』。在這種關係中,台灣得到與大陸經貿來往的實利,但是仍然維持著相當程度的國際法人地位;同時在一個脫出過去貧窮落後飽受列強侵凌轉而邁向富足與繁榮的華人文化經濟區中,大陸與台灣均扮演著相輔相成的關鍵性角色。」
魏教授在1/4世紀前所作的預測,雖與目前民進黨政府的「親美仇中」政策背道而馳,但2018年九合一地方選舉的結果觀察,民心思變,多數選民希望台海兩岸和平發展,友好合作,而非敵對抗衡。2020年總統大選結果,很可能又回到當年馬英九政府的和解軌道,亦即魏鏞教授所說,台灣接受「抽象的一個中國」,雙方維繫「一種鬆散的邦聯關係」。但願這不是一種浪漫的憧憬!
作者為退休大使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