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週刊

吳弭左翼政治傳奇逆流而上力克右翼民粹 ☆作者:丁果

♦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1/15 

202148k01.png

吳弭:美國波士頓史上首位華裔女市長(圖:美聯社) 

在美國右翼政治勢力上升之際,吳弭的進步左派主張逆流而上,力克美國社會的右翼民粹,在波士頓贏得不同族裔的支持,登上市長寶座,打破華裔參政只靠亞裔支持的宿命。吳弭提倡「綠色新政」承諾到二零四零年實現全市碳中和,到二零三零年百分之一百使用可再生能源,到二零二四年實現市政碳足跡淨值為零,波士頓所有的校車將被替換為電動巴士,街道樹木增加一倍。吳弭反對地產霸權,主張恢復租金控制、削減員警的權力、建立免費的公共交通。波士頓的亞裔選民只有百分之十一,因而吳弭支持者超越族裔與年齡層。她還利用抖音、IG和推特等社交平台宣傳,贏得了年輕一代青睞。


在美國國內政黨政治對立進入新一波的關鍵時刻,三十六歲的華裔女性候選人吳弭(Michelle Wu)一反民主黨在維州州長選舉和新澤西州議員選舉中的頹勢,以壓倒性的六成三多一點的高得票率,擊敗了同為民主黨的市議員安妮莎.埃塞比.喬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當選波士頓市長,刷屏美國主流英文媒體的版面頭條,也帶來了全球華文媒體報道的熱潮。吳弭以一襲紅裙發表勝選演說的視頻,也成為政治頻道中的「當紅炸子雞」,刷屏包括微信在內的社交媒體。

在新冠病毒和歧視亞裔的政治病毒大流行的時代,吳弭的勝選,甚至她在演說中夾雜的一句國語(普通話 )「這都可以成為現實」,給美國的政治帶來了一股屬於女性和少數族裔的清流。

吳弭並非波士頓的「政治菜鳥」,也不是民主黨拿來打族裔牌的「政治花瓶」。她在就讀哈佛大學法學院之際,就在二十八歲的時候,即以得票六萬、第二高票第一次當選波士頓市議員,並在二零一六年至二零一八年間,她被選為波士頓市議會議長,是首位擔任此職的少數族裔女性。在市議會期間,她成為一項提供帶薪育兒假期法令的主要推動者,也為平等教育機會大聲疾呼。吳弭的市長勝選,延續了她在波士頓的政治傳奇,也帶來華裔參政議政的嶄新視野。

政治恩師是參議員沃倫

當然,吳弭的市長之路與拜登的勝選密切相關。今年三月,前波士頓市長馬蒂.沃爾什(Marty Walsh)被任命為美國勞工部長後,非裔女性金.詹尼(Kim Janey)擔任波士頓代理市長。由此,吳弭踏上了市長補選之路,並經歷了選票的洗禮。毫無疑問,她在哈佛期間的恩師、參議員沃倫是她走向勝利之路的重要助力。

在美國政治力量和意識形態日益對立的今天,進步左派(progressive left)已經成為保守派輿論中被徹底否定的政治力量,而吳弭正是進步左派在波士頓的最重要代表,她逆流而上,力克美國社會的右翼民粹,以實際的行動,贏得不同族裔的支持,打破華裔參政過去只靠亞裔支持的宿命。因為在波士頓,亞裔選民只有百分之十一(華裔百分之六),吳弭脫穎而出,完全是靠她在主流社會的打拼,才贏得超過六成的選票,登上市長的寶座。回顧吳弭相當年輕的人生經歷,她所信奉的進步左翼主張並非來自「烏托邦」似的空中樓閣,或者是宗教對立催生的意識形態,更不是叛逆「富豪家庭」、展現自我的一種標新立異,而是從她艱難人生中摸索出來的一條改變自身命運、同時兼濟社會的一種理想抱負,並期待通過自己的政治實踐,來加以實現。落實社會正義。就像她在勝選演說中所承諾的,要讓城市變革的春風,吹進社區的每一個角落。

202148k02.png

吳弭競選活動:伊莉莎白·沃倫幫助拉票

吳弭是學霸女孩

與許多華裔二代一樣,吳弭出生在一個對英語口語並不隨心所欲掌握的移民家庭。她的父母八十年代從台灣留學美國,而吳弭是出生在芝加哥的華裔二代,並在幼稚園時期就要開始給父母當翻譯。這是華裔家庭的一個普遍現象,就像目前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同樣來自台灣的戴琪。同樣,吳弭也是華裔家庭中常見的「學霸女孩」,而父母也盡其所能培養自己家的長女,在課後帶她去參加各種才藝班,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於是,吳弭可以彈一手很好的鋼琴,在高中畢業的典禮上表演了鋼琴獨奏《藍色狂想曲》。吳弭事後追述,她在自己典型的華裔第一代移民家庭中,是不被鼓勵談論政治的,並被教育不要在公眾場合「出人頭地」,更要避免與別人對抗(Confrontation),言外之意就是做一個會讀書的「乖乖女」。用吳弭自己的話來說,她不認為自己具備政客們通常具備的特徵:「我不高、不是男性、不憤怒,也不大聲。」在華裔家長有意無意設計的人生軌道上,吳弭是順服的。她顯然沒有辜負父母的期待,她高中畢業時,是畢業生演講致辭代表(Valedictorian)。她參加了其實只要兩者取其一的美國大學入學的學術評估測試(SAT)和大學入學考試(ACT),都獲得滿分,並進入華人家長津津樂道的「長春藤大學」的最尖端——哈佛大學,就讀經濟專業。

本來,名校畢業自然打開了人生成功的大門,但是,或許是蒼天弄人,大學畢業後的吳弭比戴琪這些家庭條件優渥的留學生二代面臨的挑戰更為艱巨。

202148k05.png

吳弭:父母來自台灣,八十年代赴美(圖:中央社)

犧牲自我照顧家人

按照原來的人生劇本,進入了波士頓諮詢公司的吳弭前途一片看好,一切順利的話,聰明且漂亮的吳弭或許就會成為華爾街精英群體中的一員,與複雜的美國政治根本不可能有緣份。然而,父母的離異以及母親患上精神疾病「思覺失調症」,讓她被迫從職場回歸家庭。不容否認,這或許也是華裔家庭教育的背景使然,作為長女的她,為了照顧精神情緒愈發古怪離奇的母親,還有被父親拋棄的兩個妹妹,她毅然放棄了原本的路徑,回歸家庭。這種選擇,顯然與美國主流社會強調「個人主義」的價值觀背道而馳,也與今天只懂得「啃老」的華裔二代南轅北轍,反而回歸華人文化中「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獨特傳統。

在回家的一年多時間裏,吳弭經歷了「活下去」的艱難考驗。作為二十多歲的女性,她在每天哭泣的同時,又要四處奔波,並試著開始經營一家茶館。像開小店的其他華裔一樣,吳弭通過售賣茶飲和文具來賺錢,同時竭力爭取學校的補助來幫助妹妹們完成學業,並讓母親的精神疾病得到醫治。這種「又當爹、又當媽」的生涯難免使她陷入人生的困境,並幾乎每晚都要以淚洗面。但苦難的生活沒有擊垮吳弭的鬥志和韌性,而是激發起她參與公共事務、改變自己深受其害的政府官僚主義痼疾的新一頁人生。

在家庭生活剛一穩定,她再度從芝加哥回到波士頓,也將母親和妹妹一起帶回了波士頓。她曾在採訪時表示,這段時間是自己人生選擇的十字路口,她放棄了父母給自己的「劇本」——上個好學校找一份高薪體面的工作。現實也十分冷酷:帶著弟弟離去的父親已經無從管她的人生選擇,而患上精神病的母親已變得要依賴她,這種遭遇不是很多華裔二代能夠碰到的。從這段人生經歷中走出來後,吳弭開始投身於公共服務事業。

進入哈佛大學攻讀法學博士,並在法學院的第一個學期就遇到了教授合同法的伊莉莎白.沃倫(Elizabeth Warren),沃倫後來在美國參議院擔任進步左派參議員,並在前年和去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群雄爭鋒中聲名大噪。吳弭的生活境況打動了沃倫,而沃倫也贏得了吳弭「家人般的信任」。英文媒體操作沃倫是吳弭的「政治教母」或者「政治恩人」,但事實是吳弭和沃倫超越年齡和學術上的「輩分」,以深厚的友誼與信任為基礎。在政治上和立法探索上互相給予幫助和鼓勵,在選舉上互換支持,並在「進步左派」的意識形態上獲得共鳴,一個在聯邦層面、一個在地方政治層面,為推動婦女的平等權益,以及在兒童保育事務上的「進步主義立法」上,共同努力,改變了傳統上男人主導的政治流向。吳弭的經歷對華裔社群來講,是賺人熱淚的勵志故事,同時也讓一貫比較保守的華裔社群,從另外一個現實的層面來理解所謂的進步左派;也給華裔家長對待孩子選擇大學研究的方向以及投身公共服務事業,帶來相當積極和正面的啟發。

 202148k03.png

吳弭與粉絲在地鐵自拍:態度親民(圖:吳弭臉書)

政治是相當殘酷的現實,即所謂理念很青春、現實很老邁。曾經在這次波士頓市選中與吳弭競爭的民主黨候選人埃塞比.喬治就說:「蜜雪兒(吳弭的英文名)日復一日地談論不切實際的東西。」喬治雖然是民主黨內的溫和派,但在選舉中,她的政綱更像是這種城市的保守派代言人。而支持吳弭的進步左派人士也承認,要打破利益集團的藩籬,進行全方位的改革,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當選和執政成功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關係。吳弭的政治顧問威爾尼拉.里維拉也承認,她將面臨阻力:「權力的現實是,它從來不想放棄任何東西,等我們跨過那座橋,就會看到它是什麼樣子。蜜雪兒將不得不重建一種權力聯盟。如果有一位市長不必為這個城市裏所有有權有勢的人牽線,那就太好了。」吳弭顯然知道前路艱巨,因此,她在當選的翌日就表示:昨晚,我們慶祝,今天,我們要開始工作。

華人社區批判太激進

但是,對吳弭批判最激烈的,還是來自華人社區。他們認為,吳弭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很激進,她承諾到二零四零年實現全市碳中和,到二零三零年全面使用可再生能源,到二零二四年實現市政碳足跡淨值為零,波士頓所有的校車將被替換為電動巴士,城市街道上的樹木數量將增加一倍。這個目標與現實差距很大,在財政上難以達成。

至於吳弭主張恢復租金控制、削減員警的權力、建立免費的公共交通系統等等,更是與「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理念共鳴,對已經大部分進入中產階級、並邁入上層中產階級的華裔社群,都不見得支持她。然而,從投票的結果顯示,吳弭用「影響深遠的提議」確實吸引了?多年輕的進步人士,其中包括大部分華裔二代。事實上,波士頓的亞裔選民只有人口的百分之十一,因而吳弭的支持者是超越族裔與年齡層。她還利用「抖音」(TikTok)、Instagram和推特(Twitter)等年輕化的社交平台為自己的競選活動宣傳,贏得了年輕一代的青睞。而波士頓的多元化發展以及非裔、亞裔、拉丁裔選民的支持,也是她重要的選票基礎。

 202148k06.png

吳弭與她的支持者:深得其他族裔支持

無論第一代華裔家長如何想,美國乃至加拿大的華裔二代大部分都向左翼傾斜,這固然與公立教育系統的左傾化(比如對同性戀、跨性別的認同、贊同大麻合法化、持有少量毒品非刑事化等等)有關。但更重要的是,華裔二代在面臨各種形式的種族歧視挑戰時,發現父母一代所支持的保守主義價值觀並沒有讓他們在學校和社會上獲得平等的尊重,特朗普執政時期鼓吹「中國病毒」、「功夫病毒 」之類的東西,更加激發了白人至上主義和仇恨亞裔甚至暴力攻擊亞裔的風潮。而進步左翼揭櫫的「種族歧視零容忍」、 「絕對的人權平等」等理念反而可以幫助亞裔、尤其是華人突破種族和膚色的限制,找到 「主流的政治定位」的認同感,在身份政治的時代,走出亞裔的族裔限制,獲得非亞裔同路人的攜手並進。

在政治參與上也是如此。共和黨鮮少給年輕的華裔開闢「一視同仁 」的上升通道,即使是服務兩屆共和黨政府的華裔精英趙小蘭,在疫情過程中也遭遇了無情的種族歧視攻擊。更何況,不少人指出,如果趙小蘭沒有在共和黨內屬於權力派大佬的夫婿、參議院共和黨領袖麥康奈爾的支持,她要走到內閣部長的高位殊無可能。

超越傳統保守華人困窘

在保守派內,華人至多贏得了「高級華人」的地位,但與白人平起平坐相當困難。而在民主黨內,華裔內閣成員多的多,在地方層面,也有上到州長高位的駱家輝。如今,吳弭在華裔只佔百分之六的波士頓當選兩百年來首位非白人華裔市長,正說明了即使在華裔面臨種族歧視攻擊的風口浪尖,作為進步左派的城市旗手,吳弭成功超越了自己的族裔背景,獲得了「主流的認同 」。相反,在紐約市長候選人的競爭中,屬於民主黨溫和保守派的楊安澤則難以突破「族裔藩籬 」,最後不但落選,也無奈退出民主黨。

吳弭的勝選顯示進步激進左翼的身份定位,將吸引更多有志參與美國民主選舉的亞裔新一代,當作突破「種族背景」限制,吸納主流選民和少數族裔選民的選票,擊敗保守派甚至同黨內溫和派競爭者的政治正確利器。從這個意義上說,北美第一代移民與其下一代在政治意識形態上的分歧和「代溝 」也會越來越大。

202148k04.png

吳弭與支持者碰拳:受華裔人士支持(圖:路透社 ) 

開創波士頓無數新紀錄

新一代華裔的政治人物只有在激進左翼的政治光譜中,才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在撕裂的民粹政治氛圍中,展現自己的光和熱。美國輿論說吳弭是繼已故舊金山市長李孟賢之後,第二個在美國主要大城市當選市長的華裔,但與早就是多元文化基地的三藩市不同,波士頓是美國歷史名城,也是美國近代史的發源地,而吳弭的當選,開創了多項波士頓的歷史新紀錄:她成為波士頓首位有色人種市長和女性市長,終結了該市近兩百年來由愛爾蘭裔美國白人男性或者意大利裔美國白人男性主導政壇的局面,她也是波士頓自一九二五年以來首位不是波士頓土生土長的市長。一個三十六歲的華裔女性,開啟了波士頓這座歷史名城的新時代。

不管你是持有怎樣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都應該為她鼓掌與喝采。 

 

 亞洲週刊  2021年45期 2021/11/15-11/21

202147n01.png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