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篇文章轉載自 亞洲週刊。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1/12/20
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林毅夫(圖︰Imaginechina)
高峰會上午的主題演講環節由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龐川主持,邀得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南南合作與發展學院院長、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世界銀行前首席經濟師林毅夫教授進行演講,演講題目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林毅夫指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其背景是自二十世紀以來,西方列強在全球經濟和政治上的統治地位將一去不復返。在二十世紀,戰爭與和平很大程度取決於少數幾個列強國家間的關係。但是進入到二十一世紀,西方列強的經濟總量佔全球經濟總量快速下滑,失去了主宰世界的能力,而西方列強全球統治力的下降背後是中國經濟的快速崛起以及隨之帶來的全球經濟影響力的增長。
林毅夫認為中國崛起給美國帶來壓力。從奧巴馬到拜登,圍堵中國一直是美國兩黨的共同話題,而這會成為一個長期的態勢。中美關係緊張,不僅僅只對兩國有影響,也會為世界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為此,參考中日關係的發展模式,林毅夫提出了一個預言性的指標:只有當中國人均GDP到達美國人均GDP一半,中美關係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緩和,才有可能出現一個新的、和平穩定的世界格局。因為只有中國不斷發展,追趕乃至超過美國在經濟和科技方面的優勢,才能夠讓美國停止打壓中國和中國經濟;才能夠讓美國在發展經濟、促進就業等方方面面無法離開中國和中國市場;才能夠讓美國最終接受中國的經濟地位和全球影響力。
而針對一些學者對於中國出現人口老齡化而導致國家經濟發展疲軟,從而很難以實現民族復興、進入一個穩定的世界格局的悲觀論調,通過分析德、日、韓等發達國家的發展歷程,林毅夫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
目前,新經濟(大數據、互聯網、人工智能)發展之根本是人力資本,與傳統產業投資相比,新經濟投資週期相對較短,且更看重高素質人才的總數量和教育機構的學術水平。一九年和二零年,中美兩國獨角獸公司數量不相上下,證明中國在這方面是具有優勢的。
展望未來,林毅夫推斷,直至二零三五年,中國每年依然有百分之八的經濟增長潛力、百分之六的實際增長率。到二零四九年,中國人均GDP能達到美國的一半,經濟總量達到美國的兩倍。這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就能實現,世界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穩定格局。
林毅夫總結到,只要中國把自己的事做好,利用好後來者優勢,到二零四九年,中國將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目標,世界也會進入到一個新的格局,這將會是中國企業家的機會,也是全體華商的機會。
亞洲週刊 2021年51期 2021/12/20-12/26
|
|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