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復興

由死亡感洞見生命的實相 ☆作者:劉莞

♦ 本篇文章轉載自 海峽兩岸心學研究院|心學復興。若有侵害著作權,請速告知,我們將盡速移除 ♦

 
2020/6/7

文 | 劉莞(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院長)

曾經聽過一句話:「人從出生開始,就在一步一步走向墳墓。」這句話指出了人從生向死的生命向度,人都知道自己會死亡,但是這個「知道」一般只是「知道」而已,不涉及本質層面的「悟道」。余德慧在《生死學十四講》一書中指出,常人的生活是靠心智自我來維持的,心智自我的特點是:要掌控事情、維持秩序、經營算計。人一般的生活是由這種「常人」的狀態把持,就是一種「常人專政」的特性。人在自我心智的狀態下知道自己會死亡,一般也是在用「常人專政」的思維方式看待死亡。在這種狀態下知道自己會死亡,不會產生意識的蛻變,不能拔高生命的意義。例如,秦始皇知道自己會死亡,便四處求取長生不老的秘術,耗費了國家大量的人力物力;普通人知道自己會死,便出於對死亡的恐懼,拼命想要賺錢、攢家產、生兒子、傳家業。他們都勞心勞力奔波一生,未必能得到真正滿意的結果,不過是在強大自我的支配下,心神忙碌,最終只能收穫空虛和遺憾。因為通過自我觀看的事物都是有殘缺的,而不是完整的(the whole)狀態。

202028b01.png

《生死學十四講》 圖丨來源於網絡

人要洞見生命的完整性,就需要在靈性的洞察下才能發生。陳復教授在〈由死亡這個終點回看〉一文中指出:「如果我們能由死亡這個終點,懷著自我瓦解的狀態,來回看我們活著的點點滴滴,那種回看產生帶有靈性的生命態度,就是洞見。」也就是說,當我們不再由從生向死的向度看待生命,而是由從死向生的態度觀看,就會獲得完全不一樣的感受。用余德慧的說法,這種感受就是「諦念」。諦念的產生,就是人拋開了「常人」的心智,在常態思維下的念頭變得萬念俱灰,反生出了對世間的更徹底的理解。我們或許很難體會真正的生命死亡的感受,但是平常一些小事中,也能體會到常態思維與非常態思維的不同。比如一個人如果做事有拖延的習慣,他可能聽到過一句話:「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惟有事情到了最後期限,才會發動渾身能量迅速解決。Deadline這個單詞中就包含一個「Dead」,因為「死期」將至,所以之前對待事情的各種顧慮都頓時不見了,只想一定要盡快完成它,這也是一種初階的「諦念」 。

著名的思想家韋政通先生,在晚年坦言面對死亡也有焦慮和沮喪,他稀釋這種心理的方法,是把「日日是死日」當做座右銘。人不論是處於什麼年齡段,唯一真正擁有的都只是當下,韋先生認為,把每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活,可以使我們對生命的珍惜和尊重達到極致。當我們在諦念的狀態下意識到自己會死亡,便會明白自己不可能永久擁有任何外在的事情,豐富的物質、煊赫的名譽,不僅在人活著的時候就是變動的,死後更是煙消雲散。所以,任何企圖掌控、經營算計的心思都是白費,帶著「由死向生」的向度看待當下的生命,才能活在最根本的狀態裡,不去計較無關緊要的瑣碎事情。當心智自我逐漸消融,靈性就會浮現,會洞見生命的新天新地。

 202028b02.png

余德慧教授圖丨來源於網絡

對生命的意義和靈性的生命有意識的人,會想要通過宗教的修習獲得來悟道。然而人的意念總是瞬息萬變,也沒有任何宗教的法門能保證人可以通過做什麼功課悟道。如常的修行也容易讓人墜入如常的思維中,出現「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的狀態中。在核心狀態裡,人要時時警惕自己的念頭不陷入「常人專政」中,才能使修行產生應有的效力,「瀕臨死亡」的感覺即可起到很好的警惕作用。人要坦承面對死亡,但是無須對死亡充滿焦慮,而是藉此產生靈性的生命空間。中國的生死學由傅偉勳先生開其端緒,而余德慧先生的《生死學十四講》也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這本書由作者在慈濟大學生死學課程的講義整理而成。這本書深入淺出,既有理論的高度,語言又淺顯易懂,作者結合了自己在醫院對病人進行臨終陪護的經驗,把深刻的道理用「哀而不傷」的口吻向讀者娓娓道來,值得每一位想要深刻認識自己的人仔細讀一讀。

 

相關閱讀 

 

編輯 | 朱浩

作者 | 劉莞

202022a.png

上海大學古代文學博士,臺灣宜蘭大學生命教育研究室特約研究員,海峽兩岸生命教育研究院院長,山西晉城知行書院客座講師,心學特約專欄作家,國家註冊心理諮詢師。主要研究領域:元明清文學,心學與心理學,華人本土社會科學。 

常年研究關注的重點在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生活的結合,因此,推動並參與了首批華人心學智慧諮詢師的開展,希冀將傳統文化的智慧在現代社會發揮出療愈人心的功能。多年來並持續在兩岸的書院、高校、廣播電臺等平臺進行生命教育系列演講。

 

閱讀原文


qr-xhfx.png

從心學義理到現代整合

從傳統到當代  從東亞到歐美

從生命教育到心理諮詢

在觀念與實務探索中  展示生命完整性

呈現新世紀最精湛的心學

 

logo-xhfx.png

 

   關注我們   

 

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系經由臺灣心學知名學者陳復教授的宣導,由心學支持者共同設立,首任院長為劉莞博士,並由晉城知行書院山長張辰擔任副院長兼執行長。陳復教授在海峽兩岸推動心學教育二十餘年,無數青年學子因此受益,後由心學發展出心學心理學,並由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主辦智慧諮詢師系列演講課,著重邀請臺灣思源學派學者群擔任師資,由晉城知行書院承辦與晉城孔莊書院協辦。歡迎認同海峽兩岸心學教育研究院的同仁關注公眾號和網站,加入我們的微信群,並惠賜相關議題稿件,我們將擇優發佈,來稿請寄郵箱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專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站立場 ♦

 

 

搜尋

追蹤我們

徵人啟事

41.png

稿約

43.png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新大學臉書粉絲頁

QR code:

官方網站

web.png

LINE官方帳號

line.png

臉書粉絲頁

fb.png

趕食髦 Food Fashion Up

18836024_1698614263773063_6618469583031104682_n.png

「革命『仍』未成功,同志『更』須努力!」舊大學未竟的志業,香火必得新大學承接。鄭重邀請您的參與,就在這一天為「新大學」政論專欄網站的成立,再續熱忱共襄盛舉,為人類和平民主、公平正義的心力文明付出貢獻。 More...

© 2024 新大學政論專欄. All Rights Reserved. Designed By Allstars